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翁同和年已六十有四,早已疲乏,偏生光绪对永山嘴里的“辽阳东路战事”兴趣盎然,好比当年那顽童缠着年少侍卫讲吉林长白山里的趣事一般。翁同和频频向永山使眼色,永山看到了,可没办法啊!年轻的皇帝不住地提问,不住地催促,做臣子哪能不答?
捱到半夜,翁同和实在耐不住,告退而去。
光绪更似解除了一道禁制一般,令小春子拿了一堆陶瓷小人儿出来铺在地上,要延山将赛马集堡之战和收复连山关、细河河谷之战演示出来。
“......得了高地上杨大人的旗号和牛角号令,奴才率9oo骑猛然杀出,日军5o余骑迎上,两队相错的倏忽间即被全灭。9oo马队分成三股直插细河边、三庄子高地南、西南,将倭鬼子的步队截成三股,还有蒙古旗员巴哲尔率一小支马队追击遁入山岭之日军流散。马队在日军阵中冲杀了三个来回,未几,武备生哨长杨骐源率炮队到,两炮轰出,河岸顽抗的日军终于崩溃。是以,细河河谷之战我军全胜。”
“杨格......巴哲尔.......杨骐源.......”光绪小声念叨着几个名字,奏章里的细河大捷只是文字,此番经由军旗推演和亲身战场的永山绘声绘色的这么一说,光绪总算了有了些切身体会,对那些人建立的军功也有了全新的看法。
永山垂手而立,静静等候。
“有人......迫着朕与倭国议和,还以海城之陷落弹劾侍郎志锐。当初,就是这些人主张从朝鲜撤兵,不予日军接触对战,也是这些人在更早前的时候夸赞北洋舰队如何之好,乃是亚洲第一强的舰队,又夸赞淮军如何之精锐,堪与德意志国6军比肩。朝廷每年花费了许多银两举办机器局、购置新式军械、以新法编练八旗、绿营之练军,结果却是......丧师失地!现在倒好,北洋舰队在威海卫就是不出港,说什么白煤缺乏、合用炮弹缺乏、合用精钢缺乏以致战损舰船无法修补、无法行驶、无法出战,他们这这是给朕设了一个套,无非就是想请老佛爷出来垂帘听政嘛!哼哼!偏不!朕偏不听他们的,战是朕力主要打,就要继续打下去,打到底!永山,你说,朕该怎么把这战打下去?”
终于,深夜召见侍卫领班的真意漏出来了,甚至于召回永山升任侍卫领班也就是这么一回事儿。尽管年轻的皇帝话语里还有一丝丝孩儿气,却把意思真真切切地传递给了新任侍卫领班大臣。
皇帝要打,太后要和;皇帝要继续亲政,太后要祭出“垂帘听政”的法宝;皇帝要保志锐和他的姐妹瑾妃、珍妃,太后却将志锐解职之后远远地打走,又将二妃将为贵人......如今的永山,已经不可避免地身处帝后矛盾的旋涡之中,避之不及,就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皇帝此问根本无需永山来回答,一旦回答,永山头顶上就戴定了“帝党”的帽子。不过,从战场上回来的永山与紫禁城内的皇帝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即把战场打下去!
从思想深处出,忠君是必须的;从辽东战事出,永山也主战,因为他觉得有了杨某人这个法宝,就可以接二连三地在战场上创造出奇迹来;从情感上,永山清清楚楚地记得儿时光绪的模样,不管怎么说,圣上急召以前的侍卫回宫,召的是永山而非其他人,更非那个丢脸的倭横额。期间有战功的考虑,也有感情因素吧?当然,永山背后有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和军分统寿山,麾下有两万可战之军......拉住永山几乎等于把依克唐阿、寿山也变成帝党!,
恐怕,给圣上出主意的翁同和、李鸿藻就是这么想的吧?否则,那清流领袖怎会如此待见一个从三品的侍卫?
“启禀圣上,奴才德才鲜薄,却也知道两国既然开战,就务必要倾尽全力决出雄雌,奴才当提刀上马,为大清国江山永固冲锋陷阵。只是,圣上问奴才如何把战打下去,奴才却无能回答圣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事,奴才实在做不来。”
老实人,猛将。
光绪见多了那种打肿脸充胖子的人;见多了那种谈起军事就滔滔不绝,一旦战事失利就素束手无策之人;也见多了那种故意摆出老成持重、忠心忧国的样子,却在社稷危难之时拿不出一点实际办法的人;还见多了那种凡事都会去指手画脚、评点一番,待到他去做,却连门儿都摸不着的人......朝堂之人,林林总总,千奇百怪,不一而足!倒是永山这种人着实少见,不懂就不懂,做不来就做不来,咱冲锋陷阵跟倭鬼子拼命就是了!哼哼,让前面那些人上前线去打战?对,就该配那些家伙们去前锋效力!
脑子里戏谑地想着,光绪却知道,自己的想法行不通,自己根本没办法命令那些讨人嫌的家伙们去拿枪打仗。后面有太后老佛爷皇爸爸,前面有廷议有军机有总署,此时的皇帝还真做不了多少事儿,只能在清日之战中维持主战形象,也维持皇帝本人的那一点点威严。
输不起啊,一旦认输和谈,皇帝在朝廷里就要受制于那些个有太后撑腰的军机们,在太后那里就只能以“亲政失败”的面貌重新处于唯唯诺诺的境地,甚至于亲自恭请老佛爷“垂帘听政”。
没有赛马集、细河、草河堡之胜,没有永山这个名字出现在请功折子上,皇帝几乎就要失去对时局的控制,几乎就要绝望了。永山,是皇帝抓住军权,哪怕是一小点军权的希望;永山和永山认识的那些铸就胜利的将领们,是皇帝争取这场战争胜利或者不胜不败的和局,树立权威的希望。
说白了,光绪从依克唐阿、聂士成最近以来的折子里频频看到一个名字,他希望永山能够以绝对忠诚于皇上的角度,评说一下这个人,这个汉人,这个在永山嘴里出现时,总能引起永山声调生细微变化的人。
“杨格,你怎么看?”
永山大着胆子抬头,看到的是目光殷切的皇帝。就为了这道殷切目光,拼了!帝党就帝党吧!噗通一声跪下后,他声情并茂的说:“奴才以为,杨格虽然出身低微,却乃大清国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其勇,能以一敌三,尽灭倭奴;其智,能参佐军事,为依帅和聂军门谋划制胜之道,屡屡战胜;其德,能摈弃依帅之高位诱惑而辞返功字军,足见其甚有节操;其见识之广阔......奴才也不知道该如何说法才好。”
“呃......”光绪沉吟了,他显然想不到自己感兴趣的那个人在永山嘴里的评价是如此之高。当然,他还需考虑要用此人,必须要在太后面前,在朝堂之上排除的种种阻碍。依克唐阿和聂士成已经用杨格编练五营精锐之武毅军了,如果......如果此次增援南路作战能再建新功,则皇帝也有了拔擢他的理由。可是,南路作战方略究竟如何取舍?
宋庆北进海城,力争打通与盛京军各部的联系,这个方略是皇帝批准了的,若要改变,不是皇帝自己打自己的脸吗?再说了,主战的皇帝在战场上节节败退的时节里,再改弦更张地撤销夺回海城的之策,行撤退辽阳再行决战之策。那,从海城、盖平撤退到辽阳,就意味着几百里国土又被倭寇占据,又是节节败退的模样,那些个主和派、后党们能不揪住这些个“事实”做文章吗?,
一旦,那些狗东西把文章做成了,估计皇帝就完全失去对军事的决策权了,估计和谈的事儿就不是目前的试探而是正式派出使节向倭奴求和了。
此前,那些狗东西成天吹嘘大清是泱泱大国,是天朝上国,日本是撮尔小国,不值一提,如今呢?就是这些狗东西一个个的畏敌如虎,摇着尾巴去巴结日本求和。这些狗东西迟早会断送了大清的江山!
年轻的皇帝血气方刚,哪能屈服于倭奴的军事压力之下呢?
嗯,既然杨格在聂士成部,聂部又与依克唐阿结成联军,那,就考虑应辽东诸将的要求,统一辽东军事全权于依克唐阿之手?那......淮军那边,李鸿章那边怎么说?还有目前积极募兵,欲要在战事中取淮系而代之的湘军诸将那边怎么说?如果按照方才廷议所论,以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节制东征各军军务的话,刘坤一能重用杨格,听进杨格的话吗?很难!很难呐!刘坤一积极募兵增援辽东,乃是与前番吴大澄自请帮办北洋舰队一样,乃是压制李鸿章造成湘军的再次崛起、壮大,势必与在辽东淮系各军产生矛盾,与旗军也会产生矛盾。
而杨格,只是在旗军和淮系的联手作战基础上脱颖而出的!皇帝不能指望刘坤一抛开门户之见,年龄、地位之别,利益之需而重用杨格。但,刘坤一不能不用!辽东战事,以前靠淮军,看来不太靠得住,现在需要靠湘军了,至于旗军嘛,实力有限,大多还是老式装备,难以支撑起辽东战事来。
用依克唐阿掌辽东全军,很难!那......就将对日作战一分为二,以刘坤一为全权钦差大臣,驻天津掌握直隶、山东之军御敌,并兼为辽东粮台,哼哼,刘不是想趁机取李鸿章而代之吗?你二人同驻天津,势必有一番龙争虎斗,只要运筹得法,处在中间协调的朝廷自然能得渔翁之利;以依克唐阿为总理辽东军务,隶属刘坤一之下,主持辽东战事,嗯......再以湘军的吴大澄、淮军的宋庆副之,想来以依克唐阿在东路建立的功勋和此番率军南援之情,吴、宋二人当无疑,即便有,也不好意思提出来吧?
此事明日再行请教翁师详加计议。
想妥之后,光绪的心情突然大好,这才想起永山已经在地上跪了好半晌了。海城,位于辽东半岛根部位置,恰处于辽阳南路中段。北接辽阳、奉天;南去盖平、旅顺;西去牛庄渡辽河即为田庄台;东去可达岫岩,东北是摩天岭。海城一带,西北为平坦的辽河平原边缘,东部为海拔在7oo米左右的千山山脉,西南部是临海石山与小平原杂陈之地。
19日,海城西南方的晾甲山、虎樟屯一带响起惊天动地的枪炮声,这是判明清军意图的日军第三师团向驻守在两处的清军起进攻。
城内,桂太郎中将安坐于司令部,略偏了头盯着墙上的地图,思想却完全与当前的战斗指挥无关。之所以如此安逸,实在是清军之动向完全在桂太郎以及第一军司令官野津道贯中将的预料之中。
17日,日军第三师团就现盖平之清军开始集结北进,判断清军企图有三:第一,取道海城西南前往牛庄或田庄台作防御计;第二,取道海城西南经田庄台渡过辽河去锦州;第三,攻击海城。18日,清军接近海城并在西南之晾甲山、虎樟屯组织防线,这一行动让日军抛弃了第二种判断,专力于第一、第三种判断。
清军在海城西南建立防御线,目的是构建海城西面的海边通道,以便于盖平守军通过,前往牛庄、营口、田庄台与盛京军会合;又或者是清军主帅宋庆迫于海城失陷,在清国政府的严令压力下不得不起敷衍性质偏重的收复海城之战很快,从军司令部得到谍报的桂太郎中将更加确定了自己对手的思想。
宋庆确实是在压力下被迫进攻海城,作出一副要收复海城的样子来,给某些清国人瞧一瞧,实际上,这位清国淮军在辽东的统帅,真正的算盘是放弃盖平,全军经海城西南通道转进至牛庄一线。
因为连续攻克岫岩、析木城、海城,第三师团的兵力被迫分散驻守三地,在海城的兵力只有不足半个师团六千八百余人。依靠这样的兵力要阻挡“归心似箭”的清军于海城以南,将是一场硬碰硬的恶仗。兵法云,穷寇莫追,围三还需缺一呢!在第二军没有做好向盖平进击的准备之前,桂太郎决定放一部清军过海城,适当时候才起对虎樟屯、晾甲山的进攻,阻挡部分清军于海城以南至盖平、熊岳城一带,利于第三师团以后协同第二军北上兵团歼灭之。
对清军,桂太郎估算得很准。如果截断清军归路,清军会拼命的!如果放其一部过去,虽然也放走了宋庆等清军将领,却能稳稳地守住海城,还能滞留、歼灭一部清军。而大本营给第三师团的最新训令是坚守海城。
说起大本营的训令,在大本营、在第一军、在第三师团都曾引过争议,特别是22联队在草河堡惨败之后。大本营一度认为第三师团突击海城行动是山县大将的冒险战略之延续,认为第三师团以半个师团之力很难坚守海城,容易被清军围攻而导致失败。故而,大本营最初的意见是要求第三师团撤离海城、退守析木城。坚持山县大将战略的第一军参谋长小川又次少将对此极力反对,在得到桂太郎中将的保证后又说服了野津道贯中将,主张坚守海城,为第二军北上创造歼敌良机,并牵制清军主力于辽东。
小川又次少将的主张在日本国内有监军山县有朋大将的强力支持,从辽东回到国内,山县大将恢复了对6军、对大本营的影响力。在大将和第一军司令官、参谋长以及第三、第五师团长电文往返之后,一个巨大的会战计划诞生了!而此时在海城西南角生的战斗,不过是规模庞大的会战计划的序幕战而已。,
还得放一些清军北去,才能合拢对盖平的包围圈。因此,进攻是有限度,得要等到明天,日军第三师团才会在拿下晾甲山等地后,向感王寨之清军起进攻,完全截断辽阳南路。那时候,估计第二军已经组建成北上支队,向熊岳城进军了。反正,桂太郎中将觉得自己很幸运,遇到了宋庆这样的对手。他也曾作出设想,如果宋庆能尽率盖平清军主力来攻海城,北面又有裕禄的盛京军、长顺的吉林军配合,自己的半个师团在清军三面夹攻之下,能守住海城吗?恐怕,只有弃城而走这么一条出路吧!
强夺了我的人生又如何,我还不是步步为赢?...
作品简介都市中有这样一所学院,它不教人数理化,而是教人武功秘法,神功异能,仙术神通。 学院的老师也不是一般的老师,而是来源于各个小说以及影视位面的响当当人物。 ...
穿越到仙侠世界,成为一方魔门老祖。徒弟弑师,圣僧为邻,这些王渊根本不在乎。因为,世界就要崩溃,穿越的大门已经再度打开。且看王渊如何在仙侠世界带领穿越的风潮!而修真者们又是如何拳打星舰,脚踩巫师,横行于诸天万界,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越走越偏!祭起飞剑,异界的资源就在前方!让我们驾起遁光,用法宝轰碎宇宙!作者言魔门老祖会穿越...
自己究竟是野兽,还是人类,亦或者是神明?名为李恒宇的少年不知道,也不理解,自从那一天之后,他虽然没有失去头,却丧失了情感,自此,他就再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东西了。这,是一个描述他在找回失去感情的过程中,与完美的青梅竹马重逢的梗少女乖巧的异国萝莉等人之间生的各种日常与非日常的故事。这一次,青梅竹马,不论是开青梅竹马永不做败犬...
精品好书,尽在咪咕...
仙帝修为老六不要曝光我!!扮猪吃老虎我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高考生。可在高考将至这一天…世界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周围的同学老师,忽然开始谈论起有关于修行的问题。武者?气血?还有即将到来的武考?那我的金手指呢?!逍遥世界系统即将具现!十三阶仙帝修为具现成功!苏枫哥哥是我华夏第一仙帝,没有他,便不会有我华夏!苏仙帝一人独战十二仙的画面,是每一个华夏人都难以忘记的!女帝若是苏仙帝能庇佑我域,我等愿意尽归华夏!禁区神女我等还算什么禁区?苏仙帝脚下才是真正禁区!苏枫…不是,你们怎么发现我仙帝身份的?十几年后。万族来袭,诸仙同时降临华夏。可他们的面前都同时出现一道金黄色的榜单。榜单上八个金色大字赫然而立。华夏圣令,诸仙跪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