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司马父兄三人分别三次平定了淮南叛乱,这难道说是天意吗?如果说司马懿当初诛杀王凌是因为用兵如神,洞悉人心的结果,那么司马师诛灭毌丘俭,司马昭剿灭诸葛诞难道不是因为用兵方略得当,魏国民心向背使然?可见司马家在曹魏的统治根基越来越牢不可破。论军事水平,司马兄弟可能不及其父司马懿,但要论政治手段,司马昭又确有独到之处。淮南平定后,有人建议将俘虏的吴军全部坑杀,因为这些吴人的家小都在江南,绝不能放他们回去成为后患。司马昭却说道:“古人用兵以保全国家为上策,只杀其恶即可。让吴兵败走回乡,正可显示我中原国家之大度嘛。”结果司马昭对吴军俘虏一个不杀,愿意回去的放其还乡,不回去的就在洛阳附近地区予以安置。授新近归降的吴将唐咨安远将军之职,其他吴军将官也都给予封号。一通操作下来,所有人都对司马昭的做法感到心悦诚服。还有那些被诸葛诞胁迫掳掠的淮南士民,司马昭全部予以赦免,任其归家。文钦虽然是曹魏叛臣,但司马昭同样允许文氏兄弟收敛其父尸体,并配给车马进行安葬。司马昭的政治安抚深得人心,淮南地区从此安定下来。
司马昭回师洛阳后曾给此次平叛立下大功的王基去信道:“当初众人议论纷纷,都觉得应该将人马转移到险要之地,我因为没有亲临实地去考察,也认为应该转移。将军能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惜上违诏命,下拒众议,并最终擒敌制胜,虽古之良将,不能越啊。”司马昭取得淮南胜利后,看到唐咨、王祚等一众吴将都来归降,认为可以利用吴国内部的裂痕顺势进兵灭掉东吴。王基知道司马昭的想法后立即进谏说:“以前诸葛恪挟东兴获胜之余威,倾江南之兵围攻合肥新城,城不能克,兵士却死伤大半。姜维借洮西地利,轻兵深入,结果粮饷不继,军队在上邽(今甘肃天水)覆没。这是因为取得大的胜利后,全军上下就可能轻敌,轻敌便可能忽视后面的困难。现在吴国外部新败,内有忧患,却正是他们加紧防备之时。吴军出来征战已近一年时间,人心思归。如今我军歼敌过十万,有罪之人悉数擒获。历代征伐,没有像今天这样全胜克敌之盛况的。以前武帝(曹操)官渡战胜袁绍后所获颇多,却不再追杀,就是怕因失误而挫伤自家的威势和锐气啊。”王基的意思就是魏军大胜后不应再继续穷追猛打,因为江南必会有所准备。司马昭深为王基之言所动,于是休整队伍,不再深入江南。王基因功受封东武县侯,受命为征东将军,总督扬州军事。王基此时已年近七旬,也是自魏文帝曹丕时代起就出仕的四朝老臣了,以善于军事谋划,讲求大局为时人钦佩。王基后总督荆州,于任上去世,享年七十有二。
司马昭的淮南平叛可以说是数次平叛中难度最大的一次,却也是最成功的一次,是靠仁德服众才夺取了胜利。这不禁使人联想到,当初司马昭东兴之战失利后因手下委过于己而杀人泄愤,为什么现在却能虚怀若谷,听取下属的意见呢?还是因为屁股坐的位置不一样了,头脑也会随之变化。作为一个政治家,在什么位置就要向外展示出什么样的风度和气量。司马昭现今独揽大权,笼络人心以使天下臣民愿意追随自己比起一城一地的得失,一战一伐的胜败都显得更为重要,只有达到曹操当年诗中所言的那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境界,司马家的权势才能长久、稳定得保持下去。当然,对于那些阳奉阴违、笑里藏刀的两面人,司马昭也是绝不会手软的。搞政治,就要以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杀人立威与慈悲为怀同样都是政治需要。
淮南平定后,众人皆大欢喜,唯有皇帝曹髦比较郁闷。曹髦对待诸葛诞动叛乱后的心理状态有些复杂,他既不希望诸葛诞起事得手,因为那样的话,司马家也许被灭了,却又会冒出一个诸葛家,无非换了个权臣而已,曹髦自己恐怕仍然是个傀儡;但曹髦更不愿看到司马昭轻易成功,因为司马家如果赢了这一局,今后魏国再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与之抗衡,曹家的江山恐怕就要拱手让位了。曹髦应该更倾向于后者,然而遗憾的是司马昭赢了,赢得还很彻底,曹魏的东南地区从此尽归司马氏掌控。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曹髦无奈,只得审时度势,继续认怂,并采取一贯大肆封赏的策略来麻痹司马昭。魏甘露三年(公元258年)四月,司马昭从淮南回到京师后,曹髦命将这次平叛战役中关键的战略要点丘头改名为武丘(今河南沈丘县),以表彰司马昭在此立下的功绩。五月,诏令以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食邑八个郡,加九锡。司马昭却故技重演,先后推辞了九次。曹髦只得收回成命,增封司马昭食邑一万户,食三个县的赋税,司马昭的儿子中没有爵位的都加封列侯。要说司马昭也是够能装的,估计是继承了老爹司马懿能忍能装的性格。眼下整个曹魏都在司马家的控制之下,封了相国,做了晋公又有何妨呢?此时曹髦的做法显然已不能打动司马昭,这表明,司马昭已经觉得曹家的皇帝没资格来封赏自己,因为再高的封赏仍然是在皇帝之下,或者说司马昭只能以臣子的身份接受封赏,但司马昭不接受,这就很说明问题了。换一个角度说,司马昭看不上这样的封赏,如今魏国的天下尽在司马氏手中,朝野上下臣民效力,将士用命,司马昭拥有一个皇帝可以拥有的一切,自己才是真正的九五之尊,用不着谁来敕封。除非曹髦让位,干脆让司马家做了皇帝,那就是禅让了。曹髦会禅让吗?当然不会。别看曹髦年纪轻轻,此时不过十六、七岁的样子,但曹髦可是公认的四有青年,有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政治理想。曹家血脉中流淌的血性,随着曹髦年龄的增长也在一点点积聚,只等着爆的那一刻了。
魏甘露四年(公元259年)正月,四处传说魏国境内有多处地方的水井中见到有龙出现,群臣都以为是吉祥的象征。曹髦却说:“龙代表君主之德,可现在上不在天,下不在田,却屈居于水井之中,这不是什么好兆头啊。”曹髦还借题挥作出一《潜龙诗》,寓意自己就像潜龙一样,本应遨游于天海之际,却受困于井中,受泥鳅鳝鱼等的欺负。曹髦是想借此诗泄对自己不能主持社稷,时常受到司马氏的欺凌与摆布之境况的不满。但更为不满的却是司马昭,当听说《潜龙诗》的事情后,司马昭心说皇帝小儿什么意思?这是不愿在井里呆着,想出来走两步儿吗?后世有人说,正是因为曹髦的这《潜龙诗》,成为和司马昭之间矛盾公开化的信号。不过这个信号冒出来的有点儿早,因为真正出事儿是在一年多以后了。
魏景元元年(公元26o年)四月,曹髦诏令有司官员遵照以前的命令,进位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加九锡。又来了,曹髦好像除了会加封司马昭以外也干不了别的。但蹊跷之处正在于此,因为下一个月,即五月,曹髦认为自己的权力日益削弱,对司马氏感到无比的愤恨。乍一看,还以为曹髦犯了神经病呢。怎么上个月刚刚加封了司马昭,这个月就无比愤恨呢?那曹髦到底想不想给司马昭加封呢?恐怕只有一种解释,曹髦给司马昭的加封是被逼的,包括以前的历次封赏,曹髦是迫于司马昭及其家族的威势不得不用加封来缓和局面,同时也让自己承受巨大压力的内心得到一定的平复。曹髦本想用封赏去麻痹司马一族,结果却成了被逼无奈之举。最要命的是,被人家逼着封赏了,司马昭又多次拒绝,然后又赏又拒,司马昭你是耍着皇帝玩儿呐?这么看来,曹髦是得犯病,这样耍着人玩儿,好人也给逼疯了。令人有些疑惑的是,从甘露四年正月曹髦做《潜龙诗》到景元元年四月曹髦再次加封司马昭,这中间一年多的时间里,究竟魏国生了什么?在曹髦和司马昭之间又生了什么?找遍史料,没有看到相关记载,难道是史家刻意隐瞒什么吗?也许没有任何隐瞒,一年多时间里,司马昭继续独揽朝政,而曹髦继续扮演傀儡。有人也许注意到了,景元元年(公元26o年)这一年的年号生了变化,司马昭继五月受封相国、晋公后没有再拒绝,至少史书中没有司马昭拒绝的记录。这或许说明,司马昭不想再装了,装累了,于是再次逼曹髦加封自己,所以下个月曹髦才会有无比愤恨。因为司马昭接受封号,意味着距离皇帝宝座仅仅一步之遥了。于是才有了后面的事情生,也才有了那句著名的论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此语出自曹髦之口,这一年,曹髦已经十九岁,他准备动手了。
就在五月,曹髦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还有散骑常侍王业,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被废黜的屈辱,今天我要与你们一起出宫讨伐他。”王沈是司空王昶的侄子,王昶这时已经去世,生前被朝廷任命为司空。王沈做侍中时,常与裴秀、钟会等人陪曹髦切磋学问,是皇帝的近臣,但这几位也都是司马昭的人,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尽在司马昭掌握之中。王经曾经担任魏国的雍州刺史,还曾与西蜀姜维较量过,但被击败。朝廷看王经军事不行,后来将其调回洛阳任职尚书。王业任职散骑常侍,此前名不见经传。和曹髦进行密谋的就是这三王,王经当时就说:“古时鲁昭公因不能忍受季氏专权,讨伐失败而出走,丢掉了国家,为天下人所耻笑。如今权柄尽在司马氏手中已经很久了,朝廷内外都为其效命,惘然不顾逆顺之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宫中缺少宿卫,兵力寡弱,陛下没有可用之人呐。若一意孤行,就像是想要治病却害病更深啊。这样的祸患实在无法预测,请陛下三思。”王经虽然军事不行,但不能以卵击石的道理还是明白的。不想曹髦从怀中掏出一份黄绢诏书扔在地上说:“就这样决定了。纵然死了有何可怕?何况不一定会死呐!”曹髦说完便进了后宫去禀告太后。三王被晾在了这里,王沈、王业两人立即决定要向司马昭报告此事,本打算拉上王经一同出,但王经就是不去。二王心说,都什么时候了,你爱去不去吧,管不了那么多了,我们去,于是两人一溜烟向司马昭府中奔去。这边的曹髦从后宫出来后,拔出宝剑挥舞着登上辇车,率领正在宫中值班的侍卫们和一群奴仆向宫门外冲去。此时正在东止车门值守的是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司马伷远远地就见一伙乱七八糟的人呼喊着向自己这边冲了过来,为的正是在辇车上舞动宝剑的皇帝曹髦。司马伷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于是命手下士兵上前拦阻。等曹髦一众来到近前,见有人敢阻拦,曹髦的左右便大声呵斥拦挡的兵士们。见皇帝就在眼前,还一脸的杀气腾腾,士卒们都被吓跑了。曹髦正要继续向外冲,没想到中护军贾充带人闯进宫来。双方也没废话,索性打了起来,曹髦亲自挥舞宝剑进行拼杀。我的妈呀,敢跟皇帝真刀真枪的对打,这得要多大胆儿啊。众人见曹髦如疯了一般,都想算了吧,一人就一个脑袋,于是开始退却。一旁的太子舍人成济就问贾充:“事情紧急,怎么办?”贾充道:“司马公养你们这些人就为今天,今天的事还用问吗?”成济算是听明白了,随即挺戈向曹髦刺去。估计曹髦根本不会想到,还有人真敢杀自己,所以也没想着躲闪一下,结果成济这一戈就给曹髦来了个透心凉,曹髦当即栽倒在车下。司马昭此时闻讯也赶了过来,也许是早就在宫门外候着等结果呢。司马昭见曹髦的尸倒在车旁,故作惊讶地跪在了地上。不知怎么,这时候太傅司马孚也来了,跑过去抱住曹髦的头枕在自己腿上痛哭失声,说道:“杀陛下的人,是我之罪呀!”司马孚的话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难道杀曹髦的人是司马孚指使的?还是说司马孚事先没能阻拦此事?不过谁也没往司马孚身上想,其实大家都明白是谁干的。
司马昭赶紧假惺惺地召集群臣商议,如何处理后事。尚书左仆射陈泰没来,司马昭便让陈泰的舅舅荀顗去召唤陈泰,荀顗是曹魏名臣荀彧的儿子,陈泰是曹魏前司空陈群的儿子,之前任雍州刺史,后调回朝廷任职。陈泰见舅舅亲自来召他,便说:“世人把我跟舅舅相提并论,现在来看,舅舅不如我啊。”陈泰是在讥讽荀顗的气节。但陈泰的家人迫于司马昭的威势,都劝陈泰应命。陈泰没办法,只得前往朝廷。司马昭见陈泰终于来了,佯装悲痛地说道:“玄伯(陈泰字玄伯),此事该怎么办呢?”陈泰毫不犹豫地答道:“只有杀了贾充,或许可以向天下谢罪。”司马昭考虑良久又说:“卿再想想,还有没有其它办法?”贾充是司马昭的心腹,司马昭着实下不了手,即使要找个替罪羊,那也不能是贾充啊。可陈泰却回道:“我只能这样说,至于其它办法就不知道了。”司马昭于是不再说话。不久,太后从后宫传出话来,列举了曹髦的罪状,将其废为庶人,命以百姓之礼安葬。看来之前,郭太后对曹髦出宫的鲁莽举动并不赞成,是曹髦要一意孤行。而司马昭为了对天下臣民有个交代,很可能逼迫郭太后列举出曹髦的罪名,以向外界表明事出有因。但毕竟是皇帝被杀,此事非同小可,必须要有个说法。最终,司马昭让成济兄弟背了黑锅,罪名就是弑君,大逆不道,诛族。三王中的王经因未向司马昭告密连同其母一起被捕,王经因连累了母亲而向母亲谢罪,母亲脸不变色笑答道:“人谁不死,恐不能死得其所。我们母子今天同死,何恨之有!”剩下两王中的王沈因告有功被封安平侯,王业后来也加官至中护军,两人都觉得自己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赌对了。不过最后,太傅司马孚向朝廷建议,还是应该以藩王的规格安葬曹髦,郭太后同意了。
曹髦本可能成为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无奈生不逢时,即使做了皇帝,也是在司马父兄长期把持权力的大环境之下。但不得不承认,曹髦是在司马氏的权力桎梏下最有血性的一位皇帝,有人评价曹髦有曾祖曹操之风。曹髦是为江山社稷而死,正如王经的母亲所说,人要死得其所。曹髦一死,司马昭再无任何顾忌,皇帝杀了就杀了,以后的事情便是水到渠成了。
(未完待续)
司马父兄三人分别三次平定了淮南叛乱,这难道说是天意吗?如果说司马懿当初诛杀王凌是因为用兵如神,洞悉人心的结果,那么司马师诛灭毌丘俭,司马昭剿灭诸葛诞难道不是因为用兵方略得当,魏国民心向背使然?可见司马家在曹魏的统治根基越来越牢不可破。论军事水平,司马兄弟可能不及其父司马懿,但要论政治手段,司马昭又确有独到之处。淮南平定后,有人建议将俘虏的吴军全部坑杀,因为这些吴人的家小都在江南,绝不能放他们回去成为后患。司马昭却说道:“古人用兵以保全国家为上策,只杀其恶即可。让吴兵败走回乡,正可显示我中原国家之大度嘛。”结果司马昭对吴军俘虏一个不杀,愿意回去的放其还乡,不回去的就在洛阳附近地区予以安置。授新近归降的吴将唐咨安远将军之职,其他吴军将官也都给予封号。一通操作下来,所有人都对司马昭的做法感到心悦诚服。还有那些被诸葛诞胁迫掳掠的淮南士民,司马昭全部予以赦免,任其归家。文钦虽然是曹魏叛臣,但司马昭同样允许文氏兄弟收敛其父尸体,并配给车马进行安葬。司马昭的政治安抚深得人心,淮南地区从此安定下来。
司马昭回师洛阳后曾给此次平叛立下大功的王基去信道:“当初众人议论纷纷,都觉得应该将人马转移到险要之地,我因为没有亲临实地去考察,也认为应该转移。将军能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惜上违诏命,下拒众议,并最终擒敌制胜,虽古之良将,不能越啊。”司马昭取得淮南胜利后,看到唐咨、王祚等一众吴将都来归降,认为可以利用吴国内部的裂痕顺势进兵灭掉东吴。王基知道司马昭的想法后立即进谏说:“以前诸葛恪挟东兴获胜之余威,倾江南之兵围攻合肥新城,城不能克,兵士却死伤大半。姜维借洮西地利,轻兵深入,结果粮饷不继,军队在上邽(今甘肃天水)覆没。这是因为取得大的胜利后,全军上下就可能轻敌,轻敌便可能忽视后面的困难。现在吴国外部新败,内有忧患,却正是他们加紧防备之时。吴军出来征战已近一年时间,人心思归。如今我军歼敌过十万,有罪之人悉数擒获。历代征伐,没有像今天这样全胜克敌之盛况的。以前武帝(曹操)官渡战胜袁绍后所获颇多,却不再追杀,就是怕因失误而挫伤自家的威势和锐气啊。”王基的意思就是魏军大胜后不应再继续穷追猛打,因为江南必会有所准备。司马昭深为王基之言所动,于是休整队伍,不再深入江南。王基因功受封东武县侯,受命为征东将军,总督扬州军事。王基此时已年近七旬,也是自魏文帝曹丕时代起就出仕的四朝老臣了,以善于军事谋划,讲求大局为时人钦佩。王基后总督荆州,于任上去世,享年七十有二。
司马昭的淮南平叛可以说是数次平叛中难度最大的一次,却也是最成功的一次,是靠仁德服众才夺取了胜利。这不禁使人联想到,当初司马昭东兴之战失利后因手下委过于己而杀人泄愤,为什么现在却能虚怀若谷,听取下属的意见呢?还是因为屁股坐的位置不一样了,头脑也会随之变化。作为一个政治家,在什么位置就要向外展示出什么样的风度和气量。司马昭现今独揽大权,笼络人心以使天下臣民愿意追随自己比起一城一地的得失,一战一伐的胜败都显得更为重要,只有达到曹操当年诗中所言的那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境界,司马家的权势才能长久、稳定得保持下去。当然,对于那些阳奉阴违、笑里藏刀的两面人,司马昭也是绝不会手软的。搞政治,就要以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杀人立威与慈悲为怀同样都是政治需要。
淮南平定后,众人皆大欢喜,唯有皇帝曹髦比较郁闷。曹髦对待诸葛诞动叛乱后的心理状态有些复杂,他既不希望诸葛诞起事得手,因为那样的话,司马家也许被灭了,却又会冒出一个诸葛家,无非换了个权臣而已,曹髦自己恐怕仍然是个傀儡;但曹髦更不愿看到司马昭轻易成功,因为司马家如果赢了这一局,今后魏国再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与之抗衡,曹家的江山恐怕就要拱手让位了。曹髦应该更倾向于后者,然而遗憾的是司马昭赢了,赢得还很彻底,曹魏的东南地区从此尽归司马氏掌控。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曹髦无奈,只得审时度势,继续认怂,并采取一贯大肆封赏的策略来麻痹司马昭。魏甘露三年(公元258年)四月,司马昭从淮南回到京师后,曹髦命将这次平叛战役中关键的战略要点丘头改名为武丘(今河南沈丘县),以表彰司马昭在此立下的功绩。五月,诏令以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食邑八个郡,加九锡。司马昭却故技重演,先后推辞了九次。曹髦只得收回成命,增封司马昭食邑一万户,食三个县的赋税,司马昭的儿子中没有爵位的都加封列侯。要说司马昭也是够能装的,估计是继承了老爹司马懿能忍能装的性格。眼下整个曹魏都在司马家的控制之下,封了相国,做了晋公又有何妨呢?此时曹髦的做法显然已不能打动司马昭,这表明,司马昭已经觉得曹家的皇帝没资格来封赏自己,因为再高的封赏仍然是在皇帝之下,或者说司马昭只能以臣子的身份接受封赏,但司马昭不接受,这就很说明问题了。换一个角度说,司马昭看不上这样的封赏,如今魏国的天下尽在司马氏手中,朝野上下臣民效力,将士用命,司马昭拥有一个皇帝可以拥有的一切,自己才是真正的九五之尊,用不着谁来敕封。除非曹髦让位,干脆让司马家做了皇帝,那就是禅让了。曹髦会禅让吗?当然不会。别看曹髦年纪轻轻,此时不过十六、七岁的样子,但曹髦可是公认的四有青年,有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政治理想。曹家血脉中流淌的血性,随着曹髦年龄的增长也在一点点积聚,只等着爆的那一刻了。
魏甘露四年(公元259年)正月,四处传说魏国境内有多处地方的水井中见到有龙出现,群臣都以为是吉祥的象征。曹髦却说:“龙代表君主之德,可现在上不在天,下不在田,却屈居于水井之中,这不是什么好兆头啊。”曹髦还借题挥作出一《潜龙诗》,寓意自己就像潜龙一样,本应遨游于天海之际,却受困于井中,受泥鳅鳝鱼等的欺负。曹髦是想借此诗泄对自己不能主持社稷,时常受到司马氏的欺凌与摆布之境况的不满。但更为不满的却是司马昭,当听说《潜龙诗》的事情后,司马昭心说皇帝小儿什么意思?这是不愿在井里呆着,想出来走两步儿吗?后世有人说,正是因为曹髦的这《潜龙诗》,成为和司马昭之间矛盾公开化的信号。不过这个信号冒出来的有点儿早,因为真正出事儿是在一年多以后了。
魏景元元年(公元26o年)四月,曹髦诏令有司官员遵照以前的命令,进位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加九锡。又来了,曹髦好像除了会加封司马昭以外也干不了别的。但蹊跷之处正在于此,因为下一个月,即五月,曹髦认为自己的权力日益削弱,对司马氏感到无比的愤恨。乍一看,还以为曹髦犯了神经病呢。怎么上个月刚刚加封了司马昭,这个月就无比愤恨呢?那曹髦到底想不想给司马昭加封呢?恐怕只有一种解释,曹髦给司马昭的加封是被逼的,包括以前的历次封赏,曹髦是迫于司马昭及其家族的威势不得不用加封来缓和局面,同时也让自己承受巨大压力的内心得到一定的平复。曹髦本想用封赏去麻痹司马一族,结果却成了被逼无奈之举。最要命的是,被人家逼着封赏了,司马昭又多次拒绝,然后又赏又拒,司马昭你是耍着皇帝玩儿呐?这么看来,曹髦是得犯病,这样耍着人玩儿,好人也给逼疯了。令人有些疑惑的是,从甘露四年正月曹髦做《潜龙诗》到景元元年四月曹髦再次加封司马昭,这中间一年多的时间里,究竟魏国生了什么?在曹髦和司马昭之间又生了什么?找遍史料,没有看到相关记载,难道是史家刻意隐瞒什么吗?也许没有任何隐瞒,一年多时间里,司马昭继续独揽朝政,而曹髦继续扮演傀儡。有人也许注意到了,景元元年(公元26o年)这一年的年号生了变化,司马昭继五月受封相国、晋公后没有再拒绝,至少史书中没有司马昭拒绝的记录。这或许说明,司马昭不想再装了,装累了,于是再次逼曹髦加封自己,所以下个月曹髦才会有无比愤恨。因为司马昭接受封号,意味着距离皇帝宝座仅仅一步之遥了。于是才有了后面的事情生,也才有了那句著名的论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此语出自曹髦之口,这一年,曹髦已经十九岁,他准备动手了。
就在五月,曹髦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还有散骑常侍王业,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被废黜的屈辱,今天我要与你们一起出宫讨伐他。”王沈是司空王昶的侄子,王昶这时已经去世,生前被朝廷任命为司空。王沈做侍中时,常与裴秀、钟会等人陪曹髦切磋学问,是皇帝的近臣,但这几位也都是司马昭的人,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尽在司马昭掌握之中。王经曾经担任魏国的雍州刺史,还曾与西蜀姜维较量过,但被击败。朝廷看王经军事不行,后来将其调回洛阳任职尚书。王业任职散骑常侍,此前名不见经传。和曹髦进行密谋的就是这三王,王经当时就说:“古时鲁昭公因不能忍受季氏专权,讨伐失败而出走,丢掉了国家,为天下人所耻笑。如今权柄尽在司马氏手中已经很久了,朝廷内外都为其效命,惘然不顾逆顺之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宫中缺少宿卫,兵力寡弱,陛下没有可用之人呐。若一意孤行,就像是想要治病却害病更深啊。这样的祸患实在无法预测,请陛下三思。”王经虽然军事不行,但不能以卵击石的道理还是明白的。不想曹髦从怀中掏出一份黄绢诏书扔在地上说:“就这样决定了。纵然死了有何可怕?何况不一定会死呐!”曹髦说完便进了后宫去禀告太后。三王被晾在了这里,王沈、王业两人立即决定要向司马昭报告此事,本打算拉上王经一同出,但王经就是不去。二王心说,都什么时候了,你爱去不去吧,管不了那么多了,我们去,于是两人一溜烟向司马昭府中奔去。这边的曹髦从后宫出来后,拔出宝剑挥舞着登上辇车,率领正在宫中值班的侍卫们和一群奴仆向宫门外冲去。此时正在东止车门值守的是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司马伷远远地就见一伙乱七八糟的人呼喊着向自己这边冲了过来,为的正是在辇车上舞动宝剑的皇帝曹髦。司马伷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于是命手下士兵上前拦阻。等曹髦一众来到近前,见有人敢阻拦,曹髦的左右便大声呵斥拦挡的兵士们。见皇帝就在眼前,还一脸的杀气腾腾,士卒们都被吓跑了。曹髦正要继续向外冲,没想到中护军贾充带人闯进宫来。双方也没废话,索性打了起来,曹髦亲自挥舞宝剑进行拼杀。我的妈呀,敢跟皇帝真刀真枪的对打,这得要多大胆儿啊。众人见曹髦如疯了一般,都想算了吧,一人就一个脑袋,于是开始退却。一旁的太子舍人成济就问贾充:“事情紧急,怎么办?”贾充道:“司马公养你们这些人就为今天,今天的事还用问吗?”成济算是听明白了,随即挺戈向曹髦刺去。估计曹髦根本不会想到,还有人真敢杀自己,所以也没想着躲闪一下,结果成济这一戈就给曹髦来了个透心凉,曹髦当即栽倒在车下。司马昭此时闻讯也赶了过来,也许是早就在宫门外候着等结果呢。司马昭见曹髦的尸倒在车旁,故作惊讶地跪在了地上。不知怎么,这时候太傅司马孚也来了,跑过去抱住曹髦的头枕在自己腿上痛哭失声,说道:“杀陛下的人,是我之罪呀!”司马孚的话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难道杀曹髦的人是司马孚指使的?还是说司马孚事先没能阻拦此事?不过谁也没往司马孚身上想,其实大家都明白是谁干的。
司马昭赶紧假惺惺地召集群臣商议,如何处理后事。尚书左仆射陈泰没来,司马昭便让陈泰的舅舅荀顗去召唤陈泰,荀顗是曹魏名臣荀彧的儿子,陈泰是曹魏前司空陈群的儿子,之前任雍州刺史,后调回朝廷任职。陈泰见舅舅亲自来召他,便说:“世人把我跟舅舅相提并论,现在来看,舅舅不如我啊。”陈泰是在讥讽荀顗的气节。但陈泰的家人迫于司马昭的威势,都劝陈泰应命。陈泰没办法,只得前往朝廷。司马昭见陈泰终于来了,佯装悲痛地说道:“玄伯(陈泰字玄伯),此事该怎么办呢?”陈泰毫不犹豫地答道:“只有杀了贾充,或许可以向天下谢罪。”司马昭考虑良久又说:“卿再想想,还有没有其它办法?”贾充是司马昭的心腹,司马昭着实下不了手,即使要找个替罪羊,那也不能是贾充啊。可陈泰却回道:“我只能这样说,至于其它办法就不知道了。”司马昭于是不再说话。不久,太后从后宫传出话来,列举了曹髦的罪状,将其废为庶人,命以百姓之礼安葬。看来之前,郭太后对曹髦出宫的鲁莽举动并不赞成,是曹髦要一意孤行。而司马昭为了对天下臣民有个交代,很可能逼迫郭太后列举出曹髦的罪名,以向外界表明事出有因。但毕竟是皇帝被杀,此事非同小可,必须要有个说法。最终,司马昭让成济兄弟背了黑锅,罪名就是弑君,大逆不道,诛族。三王中的王经因未向司马昭告密连同其母一起被捕,王经因连累了母亲而向母亲谢罪,母亲脸不变色笑答道:“人谁不死,恐不能死得其所。我们母子今天同死,何恨之有!”剩下两王中的王沈因告有功被封安平侯,王业后来也加官至中护军,两人都觉得自己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赌对了。不过最后,太傅司马孚向朝廷建议,还是应该以藩王的规格安葬曹髦,郭太后同意了。
曹髦本可能成为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无奈生不逢时,即使做了皇帝,也是在司马父兄长期把持权力的大环境之下。但不得不承认,曹髦是在司马氏的权力桎梏下最有血性的一位皇帝,有人评价曹髦有曾祖曹操之风。曹髦是为江山社稷而死,正如王经的母亲所说,人要死得其所。曹髦一死,司马昭再无任何顾忌,皇帝杀了就杀了,以后的事情便是水到渠成了。
(未完待续)
作品简介西周末年,统治天下近三百年的周王室江河日下戎狄大举南下,诸侯分崩离析,百姓苦不堪言。他却重生成为西垂秦人嬴康,带领犬丘老秦人东出陇山,平戎狄争土地,取...
原主被续母和同父异母的妹妹暗算,做为军医毒医学博士苏落雪一朝穿越,偶然与摄政王相识,看摄政王怎样追得美人心?女主穿越过来,开医馆,开火锅店,还和摄政王一起上战场,看她这样征服古代王爷。...
简介关于玄幻查看人生剧本,开局圣级功法穿越玄幻世界,觉醒系统,可以查看人生剧本!从此,这个世界少了一个兢兢业业的修炼者,多了一个烧杀劫掠的挂比。丹药,女修,机缘,我都没有?抢就完事了!...
上辈子,宋安宁为了蒋华,划地为牢,枯守一生。可直到死才现,她枯守的不是爱,而是对方精心策划的一场骗局。已死的夫君,摇身一变成了高高在上的侯府世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渣夫另娶,重生后这高门主母我不当了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简介关于直播吃瓜被读心,我上岸了!身为一只猹的江柠绑定了吃瓜系统后,知道娱乐圈每个人的瓜,但她不知道,所有人都能听到她的心声。于是大家现,江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瓜大家跟着江柠愉快的吃瓜,现江柠的地位悄无声息的生变化了,而娱乐圈也生了巨大变化投资人,导演竟然捧着无数资源送给一个一个十八线,只求她能预测预测项目会不会赚,会不会爆火某日,娱乐圈更是突然表公告,每个从业人员都要经过考试才能留在娱乐圈或者进入娱乐圈,然后大家现,在考演员编,唱歌编,说唱编等考场的网上直播监考中,上面坐着的监考人员,正是江柠。网友6几年后,花国各方面腾飞,在新闻中接受最佳贡献奖表彰的人正是昔日被嘲讽的十八线江柠网友9996翻了...
啥?身为王牌军医的我穿越了,但是要马上跟着王爷一起下葬?还封棺两次?你们咋不上天呢!司夜云掀开棺材板,拳拳到肉干翻反派们。躺在棺材板里的轩辕靖敲敲棺材盖开棺,王妃说本王还有救!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司夜云轩辕靖是什么小说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