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鱼,生活在水里的冷血脊椎动物,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动物类膳食用品,鱼除了成为美味佳肴外,有观赏用途,如大户人家水缸里的锦鲤,可以供人垂钓娱乐消磨光阴,还可以用来制作滋养躯体的营养品,如鱼肝油。物质文明高度达的今天,不管是大型宴席还是三五好友聚餐,鱼已经成为餐桌上的必选菜品,除夕团圆夜这天,家家户户皆有鱼,谓之年年有鱼亦有余,三十多年前的农村餐桌很少有鱼有肉,现在随随便便都是鱼肉并上,在物质文明非常低下的古代,等级制度分明,山珍海味及鱼肉类的菜品要根据等级食用,分到基层人民和百姓的时候几乎就没有鱼和肉了,所以创造出一个形容剥削老百姓的成语,叫做“鱼肉百姓”。鉴于年年有余的风水学说,很多工厂的大堂位置或办公室内,都配有养鱼大水缸,或者在大型工厂的大门前,建个圆形水池用来养鱼,细心观察过寺庙的人会现,几乎所有的深山寺庙都配有池塘用来养鱼,对于风水学而言,鱼举足轻重。
近些年,由于物质水平的大幅提高,钓鱼这种消磨时光的娱乐活动应运而生,小时候,钓鱼是农活的一种,大一点的鱼拿去镇上卖掉换钱,小一点的鱼拿回家煮熟以提高膳食营养。以前钓鱼是要用农田里抓来的蚯蚓作鱼饵的,现在的鱼饵都是工业化的成品,以前钓鱼是改善营养水平,现在钓鱼是享受生活。可想而知,古时候的钓鱼活动多半是获取生产资料,即满足日常生活所需,不会像现在的钓鱼活动,甚至部分地区还举行垂钓竞赛,在庄子的书籍中,可以获悉早在春秋时期,钓鱼应该是早已存在的事,从唐诗《小儿垂钓》中可以看出,垂钓已经是孩子们都可以参与的活动,现在有很多孩子在长辈的影响下,也开始热爱这项活动了,小学课本上有这诗还挺应景当下垂钓的大趋势。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这七言绝句,描绘的是一个儿童在水塘边钓鱼拒绝路人问路的情景。前两句“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从小孩的样貌入手和周边环境入手,先是说小孩子蓬头散不注意形象,或许孩子也并不需要在乎形象,侧坐在莓苔,则是随意坐在草地上,因此草映在身上。后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是本诗形神兼备之句,尽管小孩子垂钓的样子很随意,但是为了钓上鱼,却时刻保持安静,以免惊散有可能上钩的鱼。诗中的场景是作者去找一位朋友时遇到的,于是上前问路,却看到小孩连忙招手,瞬时明白了,小孩在聚精会神的等待鱼上钩,于是艺术画面感涌入脑海,作此诗将孩子垂钓画面惟妙惟肖的记录下来,形神兼备刻画了孩子垂钓的乐趣。该诗言辞流畅,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画面,通过垂钓过程最为引人注意的典型细节,传神的再现儿童垂钓时天真的童趣,是一篇情景交融描写儿童诗篇的佳作,因而能成为教给小学生欣赏的一启蒙诗。
钓鱼时,人们缓缓而行,交谈轻声细语,需要安静,怕出响亮声音惊吓到即将上钩的鱼儿,是垂钓者秉持的形象,因而垂钓是极度考验人之耐心的一种活动,而在早些年物资不丰富的时代,钓鱼只为提高膳食美味,而如今的垂钓活动,早已经兴起为闲情逸致的娱乐消遣。为了获取丰富的鱼类物资,垂钓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古人挥聪明智慧织网捕鱼,可想而知,在古代,捕鱼是一项风里来雨里去的活动,是有一定危险的。农业时代,稼穑之事很是看天分吃饭,而且农忙一般有固定的日期,在农忙之余,为保障生活的持续稳定,部分人将会展其他行当,正如很多现代人有主业的同时,还会兼职从事点副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水性较好的人们便会从事捕鱼劳动。不管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捕鱼劳动都是农业人口重要的生产活动,在北宋时期,捕鱼无疑是底层百姓很重要的谋生手段,这时期的名臣范仲淹看到渔民搭小舟在风雨里捕鱼,深感老百姓的不易,于是有感而创作了一颇有寓意的诗《江上渔者》,表达出他对底层百姓艰辛生活的同情。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此五言绝句是范仲淹主政苏州时所作,他在治理水患视察河道时,目睹江面上有出没的渔船,在风急浪高的江河中飘荡充满危险,深刻的理解渔民生活的艰辛,颇有感慨,于是赋诗记录下来。这诗大意简单明了,就是江岸上的往来富裕人家,都很喜欢鲈鱼的美味,你看那渔民乘着一叶扁舟,在大风大浪中出没,也即渔民为了打捞富裕人家爱吃的鲈鱼,冒着风险在风雨里捕鱼。诗语言简洁明了,没有华丽的辞藻和难懂的词语,更没有无病呻吟式的抒内心情感,以平常的表达方式,表达出人们司空见惯的场景,但是却蕴含了作者理解百姓艰辛的思想感情。范仲淹是北宋仁宗朝的名臣,谥号文正,故有范文正公之称,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浓厚的一笔,在政治和军事上也有建树,还是一位敢做敢为的革新派人物,他的诗词不多却多是佳作,犹如这简短的五言绝句《江上渔者》,它充分表达出范仲淹的高尚情操,作为士大夫,深刻理解民生疾苦,通过平常的简练语言表达出他对底层百姓艰辛生活的同情。
语言质朴、形象生动的这五言绝句,和唐代诗人李绅《悯农》表达的思想情感有相似性,然而李绅在迹后,忘记了他创作《悯农》的初心。李绅在低位时,对底层老百姓颇有同情心,故能写出深刻同情农民的《悯农》诗两,然而在屁股决定脑袋的社会法则里,人一旦攀登高位容易背离初心,当李绅厕身朝廷高位张权后,生活逐渐豪奢起来,花天酒地并耗费巨大,让同时代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朋友们对他嗤之以鼻,“李绅“式的现象在历史上轮番上演,并不足为奇,但是范文正公是个难得的典范,终生秉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克勤克俭。历史也有诡异的一面,李绅失势后的结局并不是很好,前半生在官途上压抑的不得志,得志手握大权后,性情大转变,慢慢褪变为滥淫威的无情无义之人,死后被定性为”酷吏“,遭到了清算,被褫夺爵位并祸及子孙,而如范仲淹一直是后世为人臣的典范,并且遗有家风惠及子孙八百余年。
与《江上渔者》有类似境界的,还有宋代诗人张俞创作的五言绝句《蚕妇》,诗中主人翁从“渔者“转变成”蚕妇”,张俞的这诗,不仅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还充分揭露了“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劳而不得”的社会现象。十多岁的时候,老家农村有那么一年,原本农田种植棉花好好的,不知从哪里听来的消息,全村一窝蜂的兴起了养蚕,原本摘棉花的农活,遂变成了摘蚕叶,把蚕养大吐丝结茧后,再收集起来送至遥远的集市卖。依稀记得是一天的大清早,在爷爷的催促下,将装满袋的蚕茧挂在单车尾座上,跟着同村的人一起送去卖,收蚕茧的商家比较远,大清早送过去,几个月的劳动付出价值不到一千元,而且大中午回来时全身汗流浃背的,因能对《蚕妇》的前两句“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有所理解。“遍身绫罗者,不是养蚕人”,这个现象在社会上普遍存在,正如范仲淹所见到的一样,在大风大浪的江面上捕鱼的人,都是捕鱼卖给富裕人家的,自己辛辛苦苦冒着生命危险捕回来的鲈鱼,却无法享受它的美味,正如《蚕妇》里的养蚕人辛苦养蚕织成的绫罗绸缎,却不见穿在自己身上。小时候,在乡下钓鱼钓虾,为了补贴家用忍痛割爱,又大又好的鱼虾拿去镇上卖掉换取微博的收入,自己只能留用一些小鱼细虾。前些年,曾有一些新闻报道为农民工声,报道称农民工在城里日复一日的辛勤劳动,为城市的建设展付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却得不到“温柔友善”的对待,在城里容易遭受歧视性对待,呼吁社会给予农民工应有的尊重,尊重他们的劳动,然而社会运行原理和人性本质具有永恒性,农民工注定要和范仲淹眼里的渔者、张俞笔下的蚕妇一样,劳动有份,成果无份。
西周初年时,古来稀的姜太公在水边钓鱼,最终吸引了周文王的眼球,后来帮助周武王姬灭了商纣王,姜太公看似钓鱼,实质是在钓周文王,依此典故衍生出谚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现在用来比喻心甘情愿的上当。在中学阶段,学过亚圣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还听过庄子的名言“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道鱼之乐”,儒家思想代表孟子和道家思想代表的庄子,皆用“鱼”代表自己的思想,可见在遥远的周朝及春秋战国时期,上层的文化人便在鱼身上寄托了非凡的寓意。《庄子》多处对“鱼”有记载,记载孔子与颜回的对话中有句“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这个典故被宋代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创始人黄庭坚引用至他的杂诗里面,颇有意境且读起来朗朗上口,颇为值得品味一番。
《杂诗七其一》
(宋)黄庭坚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黄庭坚这杂诗的大意是,天地就像一间身在其中的屋子,世间万事好似我们乌黑的亮被消磨的稀疏白的过程,天底下真正得到福禄的人是幸运的少数,更多的人们是不知道自己终日里活得像幻想中的自己罢了,由此可知,作者是在感叹世上难有人真正得到福禄,往往都是追求虚幻中的自己罢了。黄庭坚作此诗时,定是在贬谪后,这诗充满了道家思想,近代文学家林语堂评价中国古代士大夫时有过精辟的论点,大意是官运亨通时儒家思想,贬谪下野时道家思想,而他这充满道家思想哲理,必定不是在顺境时所为。尽管这诗的传承度不广,但是很多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会喜欢后两句“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甚至把自己的笔名或者网络平台的账号名称化用这两句诗,取之得鹿梦鱼。
黄庭坚,北宋时期的江西九江人,自幼聪颖善学,二十多岁得中进士,年纪轻轻便拿到了官员执照,算是小小的年少得志,后世对他印象深刻的不是他的文学成就,更多的是他高的书法墨宝。他的诗词流传度虽不高,但却是北宋时期江西诗派的开创者,开宗立派都不在话下的他,对宋诗的展有深远的影响,只不过宋诗在文学地位上不怎么起眼,让人们忽略了他的宋诗地位,我们常常将唐诗与宋词并称,很少提及宋诗,那是因为宋诗的成就难望唐诗项背,而宋词的辉煌展又盖过了宋诗,因此我们所能鉴赏的宋诗不多,因而对黄庭坚的诗了解不深。不过黄庭坚到有几诗值得一提,上面这杂诗外,另有他写的“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和“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等诗亦值得读者赏析一番。
用“鱼”表达道家哲学思想的,还有黄庭坚的乡贤陶渊明,陶渊明隐居在桃花源后,著有一组《归园田居》的古体诗,通过其里面的名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恋故渊”可知,陶渊明在表示他羡慕深水里的鱼可游来游去,黄庭坚在贬谪时被动接受“梦为鱼”的思想,而陶渊明则是性情使然主动接受“池鱼恋故渊”。有形的鱼,多常见于餐桌,养鱼塘和垂钓场,无形的鱼蕴藏在高深的思想界,诗中有些鱼就是生活中所见的鱼,如范仲淹的“但爱鲈鱼美”及张志和的“桃花流水鳜鱼肥”,就单纯的指河里的鱼,有些则是无形的鱼,如黄庭坚的“梦为鱼”,很显然,就诗词鉴赏而言,无形之鱼当胜于有形之鱼,故上面所列的三鱼诗,最值得背诵的是“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是提升文化素养的好诗篇。
简介关于横扫天下的拓跋王骑现代人李阳,魂穿汉末,成为幽州涿郡李家的庶子!因是庶子,母亲又是鲜卑女子,这层身份,使得李阳在族中受尽族人冷落和白眼!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心也非一日凉透!遭受了无尽的屈辱和嘲讽后,李阳心灰意冷之下,决定携母进入令所有汉人都闻风丧胆的草原之中!当李阳决定拿起武器进入草原之中,那无边无际的草原,注定会掀起一股席卷整片草原的腥风血雨!当李阳再次踏足汉境时,那坐拥万里江山的大汉,又将掀起怎样的波涛?!李阳又会在这个冷血无情,却又充斥着热血的年代,搅动怎样的风云?!魂穿汉末庶子身,东汉肉体华夏魂!我泱泱华夏,理应站在世界之巅!...
苏之云以为当上皇子妃就是人生巅峰了,结果一朝被贬。不怕我有空间,带着皇子和娘家靠着空间被贬之路还能偶尔帮助一下别人呢。秦墨,余生很长,我们一起携手同行被贬后我带空间过得风生水起...
简介关于穿越农家女,种田分家斗极品传统古言种田穿越虐渣打脸腹黑将军追妻苏小小出生医学世家,高强度的工作后,竟然猝死,穿越就穿越吧,好歹重活一世,想着不再那么拼,结果穷的叮当响,上有包子爹娘懦弱姐姐,下有年幼弟弟,还要面对一大家子极品亲戚,幸好附带空间一枚,好吧既来之,则安之,看她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荒山野岭的,这男人不会死翘翘了,看你长得帅,顺便救你一命,本想着能知恩图报,没想到他居然要以身相报...
简介关于都市修仙,崖底重生已无敌张元今出了个意外,获得几十万年的大佬修真经验。恰逢地球灵气复苏,这让他有了驰骋都市游戏人间的资本。娇艳妩媚的老司姬,活泼灵动的邻家女孩,冷艳高傲的校花,倾国倾城的女明星与他的命运纠葛在一起,他又该如何处置?全球医学界难题?为什么我一下午就解决了?百年一遇的修炼天才?为什么在我手里一拳都挡不住?震慑全球的大宗师?为什么见到我就逃?西半球最强组织?你们为什么这么脆?什么?你说我开挂?那你就在旁边好好看看我是怎样一路开挂,所向无敌的。...
(无cp快穿不是无脑爽文女强三观正)云霏女帝,因劳累过度驾崩她飘荡了在皇宫上方,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帝国衰败灭亡,纵使千万不甘,也无能为力云霏与一个叫哈七的系统绑定在一起。去三千世界完成原主心愿。有些记忆不断复苏,原来自己仇人既然自己的最信任之人宿主太强,系统只能摆烂...
呼出的气流化作龙卷风暴。心绪起伏间,万里天空阴云密布,暴雨倾盆,电闪雷鸣。大地在怒吼中四分五裂。地心熔火爆发,大海怒号,卷起千米狂涛此即为天灾之龙我很好奇,这个世界的神祇究竟是什么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