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近代史端,曾经素有蛮荒之称的岭南华丽变身成为影响中国历史的重要地区,说一部岭南史为半部中国史就显得夸张,不可否认的是,自天平天国洪秀全开始,对中国近代史进程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是军政领域还是思想教育界,岭南地区名人辈出。人们所熟悉的岭南名人,大多都是近代以来素有成就的,对古代的岭南名人,世人知之甚少,原籍韶关曲江的张九龄,因素有贤相的盛誉及著有流传甚广的诗作而富有历史名气。张九龄曾在唐代玄宗时期担任宰辅,是一位有胆识和远见的政治家,在政治上有贤相美誉外,还是一位留有名作的诗人文学家,他的五言诗风格淡然、简练质朴,习于在诗文中寄托人生的感慨情怀,著有文集留存于世,被后世誉为岭南第一人。
据说张九龄为西汉名士留侯张良的后代,被誉为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是汉高帝刘邦旗下的主要谋臣,现代人可能常用的俗语“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便是赞扬以足智多谋而著称的张良而成。张九龄另有一位名为张华的先祖是西晋时代的名臣,想起这些名人世家,联想起近几年一位苏姓田径运动员在国际赛事上取得国人引以为傲的成绩,曾经默默无闻的这位苏某瞬间成了一时的名气大咖,名气袭身时便要往上追溯最为有名气的祖先,于是追溯到北宋大文豪苏轼身上。世人一旦出名之后,寻找伟大祖先像是极其重要的事情,如这位苏轼后人在四川祭祖时,被一群苏轼后世子孙簇拥,这位苏氏或许在成名之情知道苏轼是其先祖,但是没想到的是,去到四川祭祖却现一群苏轼子孙。二十年前,家乡修过族谱,近期又听闻家乡再修族谱,看到这些世家大族的名人子孙关系,似乎也明白了修族谱的意义,或许是为了方便成名的后人寻找自己的名人先祖。
唐代的张九龄厕身高位时,有没有祭拜张良或张华不得而知,但是提及先祖的荣耀,自是非常自傲的一件事,能够跻身庙堂高位之职,算对得起先祖的盛名,算是光耀门楣了。今日的岭南,尤其是以广东为中心的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展的火车头,素有美国加州的美誉,在他的出生地广东韶关,为了响应建立文化自信的号召,塑造文化品牌,特地在北江河畔的回龙山上,仿照唐代风格建有大型的亭台楼阁,命名为“张九龄纪念公园”以示纪念。在多数现代人眼里,岭南的近代名人或许有所耳闻,而对于唐代的张九龄知之甚少,曾在网络平台上与他人评论交流,问及到喜欢哪位诗人及作品,有人表示喜欢张九龄,顿时现印象中只略知他的名作《望月怀远》,其它不甚了解。
心血来潮想了解孩子幼儿园所学的知识时,竟然现张九龄的诗《望月怀远》被列入,难以想象的是,现在的孩子能否达到可以理解这诗的情感能力,但是幼儿们有很多已经会朗诵张九龄的这传世佳作,对于八九年代生的乡下人来说,很多人都未必知道有这么一作品。经他人点拨一下,现了他另外一组诗《感遇》,深入品读张九龄的作品后,犹如在唐诗里找出新的一片天地,尤其是认真欣赏完他的《感遇十二·其一》,瞬间对张九龄的喜感迅增加。张九龄在史上的评价较为积极,据记载他有胆识,刚正不阿,秉公守则、举贤任能,一度深受玄宗的信任而位居宰辅,这是正面的看法,不过是人就会有私心,说他不徇私枉法或趋炎附势只是相对而言,先张九龄也依附过同为宰辅名臣张说而迅升迁,再者他也因举荐的监察御史不称职犯事而遭贬谪。贬谪无疑是令人郁闷的事情,从宰相高位跌落至地方长史,自是心境低迷,不过却创作出了经典感遇诗,稍较张九龄年长的诗人陈子昂,也因境遇低迷而创作感遇组诗高达38,不过他们两人共计5o感遇诗,只有即将赏析的这富有名气,深受人们的喜欢。
《感遇十二·其一》
(唐)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这诗的联“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采用互文写作手法,即春天的兰叶,秋天的桂花,它们的叶子繁茂、花儿皎洁。接下来颔联承接联,用“欣欣此生意”对兰桂的姿态加以总结,用“自尔为佳节”加以歌颂它们,诗人写了兰叶桂花的葳蕤、皎洁,紧接着说欣欣向荣,自是形容一种美好的节操。前四句写植物兰桂未提及到人,而颈联“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笔锋一转,引出栖息在林中的隐士,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芳香,沁人心脾的花香入鼻后,自是心情愉悦,尾联“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语双关,表意说草木有其自然的品质,寓意作者有自己的志节情操,这里的“美人”应该代指君主(诗人屈原曾用美人比喻成君主),表达了作者坚守自己的高尚情操和孤芳自赏的品质。
上面已经提到,张九龄写此诗期间,正处于从朝廷要职跌落为地方长史,可见这诗的蕴意是诠释他的“本心”,即作者洁身自好,坚守兰叶葳蕤、桂华皎洁般的高尚情操。从作者身处高位却因政敌的谗言而遭遇被贬的经历来看,这诗符合以诗言志的功能要求,表明作者的志向,是希望唐明皇审视他忠诚且热爱大唐王朝的本心。对任何士大夫来讲,厕身宰辅或者出将入相是人生最高成就的象征,从相国之位跌落至远离庙堂的地方,张九龄定是郁闷不已,因此才反语讲到“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实则是内心期许皇帝调他回朝继续为李唐效力。其诗题感遇,字面意思是指感恩遇见,想必这组诗的意图也是在表达重新获得朝廷的征调重用,他这组感遇诗的第七,写到“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也是以植物之名抒境遇的感怀,具有同样表达感恩遇见的意图,意指桃李不言的兰桂本心重获美人折。
“感遇”原是古诗题,犹如宋代的词牌名一般,借物寓意心有所感,多是对自己境遇抒感慨的,可想而知,以此为题创作诗,基本上都是处于人生境遇低迷期,念天地之悠悠的陈子昂如此,何求美人折的张九龄亦是。咸心为感,即心完全被触动,从心理学角度看,是指意识及情绪上起反应,或者说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变化,遇是相逢或机会等意,故感遇之意是指在恰逢某事或时机而引起的心理变化,即遭遇了什么而引起的心理感受,文人墨客常会在此等情形下创作诗篇,而赏析他们作品时,常会评价其为有感而。有所感想几乎是所有文人墨客写作的重要源头,因此感怀诗常见,但以“感”为题的佳作却不多,晚唐诗人曹松见识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出感叹而创作的《己亥岁感事》,宋代大儒朱熹因读书时灵感突现而创作的《读书有感二其一》,是与张九龄感遇诗一样值得品读的有“感”而的诗。
曹松,晚唐时期的小众诗人,是与罗隐同时代的寒门士族子弟,人生际遇和罗隐颇有相似之处,都是多年应举不中,年过古稀的曹松才得以高中进士,与长篇小说里的范进中举有的一比,遗憾的是,终生想要入仕途的曹松为官两年便与世长辞了。科举千百年来,能登榜的注定是不平凡的经历,毕竟未能登榜的士子数不胜数,其中同时代的黄巢便是最为鲜明的代表,因为这个落榜书生领导了给李唐王朝致命打击的起义运动。能让后世民众记住的历史人名,大致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像曹松一样创作震古烁今的诗文篇章,二是如黄巢一般成就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尽管我们的历史大多只记载帝王将相,但是若无以上两类情况,一般是不会被后世铭记的,因为历史太多的帝王黯然失色,数不胜数的将相只能在史册上留有名字而已。黄巢起义期间,李唐官军对起义军展开了残酷的镇压,为了庆祝官军的胜利,李唐朝廷对镇压起义军有功的将领大肆封赏,年过半百的曹操获悉后,感慨万分,于是创作出他传世的名作《己亥岁感事》。
《己亥岁感事》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诗的前两句“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是叙述国家处于战争时的悲惨境况,大片的水域江山都陷入战争中,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都不得安宁,和平盛世时期的我们幸运未经历过战争,但通过一些影像资料可见识战争的残酷及对百姓的伤害。后两句“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则是反映了战争后的残酷现实,古代战争多以斩记录功劳,因此屠戮是战争胜利者常见的操作,造成老百姓颠沛流离,数万军民抛尸荒野,在这血淋淋的现实面前,作为镇压起义的藩镇节度使却可以封侯。这诗妙笔便在于一将功成万骨枯,意在成就一位将帅,却要搭上上万将士的性命,曹松获悉封侯的节度使在镇压黄巢起义时,功在残酷镇压起义军,大肆屠戮军民,功在杀人多的现实令曹松甚是愤慨,令人指的战争屠戮行为在某人眼里,却是话封侯的事,将残酷的现实和百姓的心酸诠释的淋漓尽致。此诗另有精彩之处是尾句骨字,对百姓而言,骨出现在诗句中多是悲惨的表现,犹如杜甫感慨时说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裕人家酒肉可以放到臭气熏天,而穷苦百姓却饿死成骨,曹松的这句一将功成万骨枯亦有相似的意境。这诗的尾两句之所震撼人心,在于它深刻的揭示了社会残酷现实,掷地有声的批判统治者在万千军民成白骨的惨剧中还可畅享封侯乐事。
I文人墨客将江山一词写入文学作品中时,多是抒感慨的,其本义为河湖海和山丘岭谷的合称,原本都是一个具象的用语,在语言实际运用中,则是完完全全的一个抽象概念,用来借指国家政权或国家的疆域,还可以指国家疆域内旖旎的风光,舞文弄墨的诗人描写江山,无非是为了强化感慨之功效,犹如李煜词中的无限江山,苏轼怀古词作中的江山如画,曹松说泽国江山入战图亦是如此。江山表示国家政权或疆域时,有“打江山易,守江山难”的说法,意思是守住国家社稷比组建更难,古典中国王朝更迭、治乱循环不断的历史告诉我们,实际上应该是“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守江山难,要理解成要保证王朝统治和社稷稳定长久下去,是非常困难的,曹松诗句中的“一将功成万骨枯”从侧面来看也是李唐朝廷守江山艰难的表现,因为封侯的这些将领有可能调转枪头指向李唐王朝,李唐朝廷的灭亡验证了这点,苟延残喘的李唐王朝为了尽快结束战乱,接受黄巢起义军的将领朱温的投降,殊不知尾大不掉的朱温逐渐壮大,乃至最后结束了李唐。
张九龄因自己贬的遭遇有感而,曹松因深刻同情老百姓的遭遇有感而,皆是为人的遭遇有所感怀,文人墨客触感而也多半因人的遭遇,宋代的大儒朱熹却因读书有感而,是有“感”诗中的另类。朱熹是中国思想史或者哲学史中的代表人物,赵宋时期思想界程朱理学的核心,近现代来看,朱熹的理学思想有争议之处,有人批评他们的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他的思想理念是否落后不得而知,不过在八百多年前,他的思想是备受认可的。从儒家学者的角度去看,他是思想界的集大成者,还是颇受认可的教育学家,曾为皇帝讲学,逝世后单谥号文,世称朱文公,素有“朱子”之称,而子是春秋时称呼先哲的叫法。朱熹作为文学家时,他留有少量脍炙人口的诗作,其中《观书有感》便是其一,从他的这诗看出,符合他思想家的气质,从读书中寻得人生哲理而创作了人们最为熟悉他的诗句。
《观书有感二其一》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从题目来看,这诗共有两,是作者谈观书的体会,意在讲道理表议论或看法,诗的宗旨是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这也是思想家常规的操作,捕捉形象进而深入浅出的讲道理。这诗大意是,半亩大的方形池子像一面镜子呈现在眼前,天空的色彩和浮云的影子在水面镜子里来回移动,要问池子的水为何这么清澈呢,那是因为它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输送过来。从大意看来是作者看到池子的水面洁净如镜子般,然后思考这水如何能保持清澈,倒影着徘徊移动的天空及云彩,作者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来说,池子水面如镜是因为池塘有清澈的水源,通俗一点就是说源头干净,池塘自会水清。朱熹所表达的意思其实是很浅显的道理,只不过他用观书引触感的形式表现出来,本质上就是古语“源洁则流清”之意,也就是要保持水流清洁,要从源头上保证水流是清洁的。朱熹的这诗备受赞誉,被成为源头活水诗,也是传诵甚广借物明道讲理的诗,后来这诗常用于教导人们,要保持洁净的核心要从源头抓起,也即抓住问题的本质,要求人们认识或处理问题时切勿本末倒置等。
一般的有感诗,多是抒自己的内心情感,而朱熹充分挥其思想家的底色,感出来的是道理,而非内胸襟,这也是朱熹与其他诗人不一样的地方。通过他们三人的感诗,我们可以明白,有感而的内容是根据自己境遇和所处位置决定的,倾心仕途的张九龄因贬而有感,同情底层百姓的曹松因有愤慨而感,研究思想的朱熹另辟蹊径,从观书中得到启迪而出感想。有感而是人之常情,并非这些诗人的专享,犹如很多人心境低迷时在朋友圈感慨,欣赏到靓丽风景时分享好心情一般,这几感诗素有名气且甚感值得分享,故牵强的将他们汇总于此以飨喜欢诗词的朋友,领略下古代文人的感诗几何。
请记住本书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yetian1ian.
本书全文免费神医大佬苏玉婉穿到古代农门从此,被大夫判定终身瘫痪的爹爹站起来了高龄难产的娘亲顺利生产了成亲三年没有怀孕的大姐,再婚一个月后立马怀上了欺负大姐三年的前姐夫,此生再也没了生育能力!家人因为她都变得更好了,坏人因为她都得到了惩罚。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个天生神力的无赖糙汉,并从此被他缠上。穿越农门恶汉的旺夫娇妻...
简介关于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张宇航上一辈子被当做家族弃子入赘于兴勇侯府冲喜,敬长辈,掌家族中馈,撑起日落西山的侯府又在妻子母亲的安排下过养了一位继子,依靠自己的扶持,帮助继子扶摇直上,金榜题名,又成为当朝皇帝的乘龙快婿,最后才现这这是一场丧心病狂的阴谋。继子说母亲是我的亲身母亲,但你却不是我的父亲,你只是一个可怜虫而已。同床共枕的妻子不要怪我,你本来就是我侯府的赘婿,让你享受了几十年的荣华也算的上是对得起你了。重活一世,张宇航这一世只为自己而活,怎么潇洒怎么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留言本就是一个不受待见的皇子,宫女所出的他压根就没有丝毫继承皇位的可能,只能整日浑浑噩噩的混日子,可那九五之位谁不向往?世间男儿谁又能抵抗那‘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的诱惑。一次蓦然间的偶遇,一次意外的刺杀,两人彻底开始属于他们的时代。不择手段,丧心病狂,这是世人对他的赞誉,也是这个时代的开端...
一世龙皇,穿越为大乾废物六皇子,不谋权不宫斗只想安心搞钱拉拢军队,荡平皇城黄袍加身!太监陛下,大事不好了,六殿下在边关佣兵十万,自立为王!太子父皇,儿臣请战,轻率十万辎重,剿灭恶贼。武帝一拍桌都闭嘴,他终于起兵造反了,立即传旨,朕要禅让大位!阻拦者!斩!好!朕的傻儿子终于造反了!...
火爆爽文,爆笑热血无敌兵王,龙归华夏,本想退出江湖,结果却被美女总裁逼婚特种妖孽狂兵...
大学生季凡,大学四年的时间里,疯狂追求校花林雪。在第1o1次被拒之后,意外激活了能够心想事成的万能系统。凭借系统的帮助,季凡化茧成蝶,一路高歌猛进。不但获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能力。还无意间获得了被誉为校园第一女神,苏蔓的青睐,并最终抱得美人归。凭借着系统赋予的能力,季凡完成了一件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甚至改变了整个世界1o1次表白被拒我激活万能系统...
作品简介传统武侠,无仙术法宝,无境界段位,无系统致敬金古,经典再续,笔落风云起,一梦入江湖。演绎江湖故事,品味人间百态。剧情梗概林知县辞官返乡,不曾想途中遭遇劫匪,夫妇双双罹难。爱女林雪依为江湖上大名鼎鼎的云十三郎所救,却又无暇顾及,便托朋友西门风流护送至江南姑苏外戚之家。众人一路之上遇敌无数,勇挫白衣教之奸计,更探寻断魂密窟之宝藏,铲除朝廷毒瘤,平息边境战乱。一场场曲折离奇的江湖故事,数段荡气回肠的儿女情缘,恩怨情仇,红尘旧梦,就此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