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鲁昭公六年
公元前536年,鲁昭公六年。
六年春王正月,杞文公卒,吊如同盟,礼也。
大夫如秦,葬景公,礼也。
鲁国人忙着参加葬礼。
正月,杞文公去世。杞国是个小国,因为晋平公的母亲是杞国公主,所以杞国受到晋国的特别照顾。包括鲁国在内,很多诸侯曾被晋国安排去给杞国修城。鲁襄公二十九年,迫于晋国的压力,鲁国还归还了一部分原先占领的杞国领土。鲁杞之间,颇多龃龉。现在杞文公去世了,鲁国还是“吊如同盟”,派人前去隆重吊唁,当然是“礼也”。可是,这种表面上的“礼”,有多少成分是出自内心,有多少成分是做戏给晋国人看,只有鲁国人心知肚明。
去年冬天秦景公去世,今年春天鲁国派大夫前往秦国送葬,这也是合于礼的。顺便说一下,秦景公去世后,太子即位,是为秦哀公。
三月,郑人铸刑书。叔向使诒子产书,曰:
“始吾有虞于子,今则已矣。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犹不可禁御,是故闲之以义,纠之以政,行之以礼,守之以信,奉之以仁,制为禄位以劝其从,严断刑罚以威其淫。惧其未也,故诲之以忠,耸之以行,教之以务,使之以和,临之以敬,莅之以强,断之以刚。犹求圣哲之上,明察之官,忠信之长,慈惠之师,民于是乎可任使也,而不生祸乱。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兴,皆叔世也。今吾子相郑国,作封洫,立谤政,制参辟,铸刑书,将以靖民,不亦难乎?《诗》曰:‘仪式刑文王之德,日靖四方。’又曰:‘仪刑文王,万邦作孚。’如是,何辟之有?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闻之,‘国将亡,必多制’,其此之谓乎!”
复书曰:“若吾子之言,侨不才,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既不承命,敢忘大惠?”
士文伯曰:“火见,郑其火乎?火未出而作火以铸刑器,藏争辟焉。火如象之,不火何为?”
三月,郑国“铸刑书”,也就是将刑法条文铸在大鼎之上,向全社会公布,供全体士民学习遵守。在今天看来,这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但在当时却是惊世骇俗的。
晋国的老学究羊舌听说这件事,特别给子产写了一封长信。信上说:
“原先我一直对您寄予厚望,现在没有了。先王根据事情的轻重来断判案件,而不制定刑法,是因为害怕民众有互相争夺之心。即便如此,仍然不能禁止有人干坏事,因此又用道义来教育,用政令来约束,用礼仪来引导,用信用来维持,用仁爱来奉养。设立官职俸禄,是为了奖励那些服从领导的人;严厉地判刑,是为了警告那些胆大妄为的人。这样犹恐不能奏效,所以用忠诚之道来训诫他们,根据行为来奖惩他们,用专业知识来教育他们,和颜悦色地驱使他们,庄重严肃地对待他们,态度坚决地审判他们,还要寻求贤能的执政大臣、明察秋毫的官吏、忠厚老实的乡长、循循善诱的老师。这样才可以放心地使用民众,而不担心发生祸乱。百姓如果知道法律,自己知道依法办事,就不会敬畏上级了。是人皆有相争之心,各自引征刑法条文来争取自己的利益,只要有一两次侥幸获得成功,这个国家便没有办法统治了。”
羊舌的意思很明白:法律这东西,是老百姓对抗统治者最有效的工具,一旦大伙知道了法律,按照法律来办事,统治者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凡事自有法律说了算,谁还会敬畏天子、诸侯和卿大夫呢?或许换句话来说,凡事都讲法律的话,谁来当国君又有什么区别呢?
羊舌接着阐述:“夏朝有人违反政令,所以作了‘禹刑’;商朝有人违反政令,所以作了‘汤刑’;周朝有人违反政令,所以作了‘九刑’。三部刑法的诞生,都在德衰之世。现在您执郑国之政,上台就作封洫(鲁襄公三十年,郑国划定田地的边界),立谤政(鲁昭公四年,郑国推行丘赋,引发贵族反对),制参辟(参即三,三辟即刑法的泛称),铸刑书,打算以此安定百姓,不也是很难吗?《诗》说:‘效法文王的德行,每天安定四方。’又说:‘效法文王,万国依赖。’像那样的话,哪里用得着刑法?百姓如果知道法律了,就会抛弃礼义道德而求助于法律,一字一句地弄个明白。触犯法律的事情只会增多,为了打官司而行贿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多。在您活着的时候,郑国恐怕就要衰败了。我听说,国家要灭亡,必然多订法律,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子产回复羊舌:“正如您所言,我是个没本事的人,不能考虑到子孙后代,我的政策只是用来挽救当代的。虽然不能接受您的建议,但还是感谢您的提醒。”
羊舌和子产的分歧,说到底就是“人治”和“法治”的分歧,再深究下去则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问题。客观地说,人治并非一无是处,其温情脉脉的一面甚至相当令人迷恋。但是,人治的前提是生产力低下,社会财富极其有限,贫穷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力,因而安于现状。当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财富得到积累,人的欲望之门被打开,所谓仁义道德就很难再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法治也就势在必行了。子产不与羊舌争论,是因为他知道两个人的出发点完全不一样:羊舌沉浸在过去的世界里,而子产已经看清了现实,同时也看到了未来。有意思的是,晋国的士文伯听到这件事,却是另一番解读:
“大火星出现的时候,郑国将会有火灾吧!现在大火星还没出现,而生火来铸造刑器,将争端包藏于其中。大火星如果象征这个,不引发火灾还能怎样?”
大火星即二十八宿中的心宿。心宿出现于黄昏的天空,当为周历五月。郑国铸刑书是在周历三月,此时大火星还没有出现。古人观天象而预知人事,又因人事而反观天象,所谓天人合一,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夏,季孙宿如晋,拜莒田也。晋侯享之,有加笾。武子退,使行人告曰:“小国之事大国也,苟免于讨,不敢求贶。得贶不过三献。今豆有加,下臣弗堪,无乃戾也。”韩宣子曰:“寡君以为欢也。”对曰:“寡君犹未敢,况下臣,君之隶也,敢闻加贶?”固请彻加,而后卒事。晋人以为知礼,重其好货。
去年,鲁国接受了莒国大夫牟夷进献的牟娄、防、兹三地。莒国人告到晋国,晋平公本来想扣留鲁昭公以要求鲁国归还这些土地,后来又听从士鞅的劝谏,放鲁昭公回国。所以今年夏天,季孙宿主动前往晋国拜谢。晋平公有理不打笑面人,不但设宴招待季孙宿,而且有意提高接待的规格,给他加了菜。季孙宿赶紧退出来,派行人报告说:“小国侍奉大国,如果免于被讨伐就很满足了,不敢请求赏赐。得到赏赐也不超过三献。今天菜肴有加,下臣担当不起,这恐怕是一种罪过吧?”韩起代表晋平公回答:“那是寡君希望您开心。”季孙宿说:“寡君尚且不敢当,何况下臣不过是君侯的奴隶,岂敢听到有额外的赏赐?”坚决要求撤掉加的菜才了事。晋国人认为季孙宿知礼,又加重了宴会上的礼物。
宋寺人柳有宠,大子佐恶之。华合比曰:“我杀之。”柳闻之,乃坎、用牲、埋书,而告公曰:“合比将纳亡人之族,既盟于北郭矣。”公使视之,有焉,遂逐华合比,合比奔卫。于是华亥欲代右师,乃与寺人柳比,从为之征,曰:“闻之久矣。”公使代之,见于左师,左师曰:“女夫也必亡!女丧而宗室,于人何有?人亦于女何有?《诗》曰:‘宗子维城,毋俾城坏,毋独斯畏。’女其畏哉!”
宋国的寺人柳受到宋平公的宠信,世子佐很讨厌他。右师华合比主动请缨,对世子佐说:“我去杀了他。”这件事不知道怎么让寺人柳知道了。寺人柳于是挖了一个坑,杀了牲口放到坑里,再伪造一份盟书放在牲口上,掩埋起来,跑去向宋平公告状,说:“华合比准备迎接那些流亡之徒回来,已经在城北举行了盟誓。”
所谓流亡之徒,是指鲁襄公十七年流亡在外的华臣一族。宋平公派人去搜查,果然挖到了盟书。罪证摆在那里,但是不能排除华合比遭人栽赃的可能性。这时候有人刷新了无耻的下限,他就是华合比的弟弟华亥。华亥觊觎右师的职务已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与寺人柳狼狈为奸。寺人柳构陷在前,华亥紧跟着跳出来,指证华合比确实与华臣有勾结,说:“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于是罪证变成了铁证,华合比被驱逐出境,流亡卫国。
华亥心满意足地当上了宋国的右师,却没有受到相应的尊重。左师向戌见到他,当面便说:“你这个人必定会逃亡。你背弃了你的宗主(指华合比),对别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别人又会如何看你?《诗》说:‘宗主就是城池,不要让城毁坏,不要让自己因孤独而害怕。’你现在应该感到害怕了吧?”
六月丙戌,郑灾。
如士匄所料,六月初七日,郑国发生了火灾。
楚公子弃疾如晋,报韩子也。过郑,郑罕虎、公孙侨、游吉从郑伯以劳诸。辞不敢见,固请见之,见如见王,以其乘马八匹私面。见子皮如上卿,以马六匹。见子产以马四匹。见子大叔以马二匹。禁刍牧采樵,不入田,不樵树,不采刈,不抽屋,不强丐。誓曰:“有犯命者,君子废,小人降。”舍不为暴,主不宾。往来如是。郑三卿皆知其将为王也。
作为韩起去年前往楚国送亲的回报,楚灵王的弟弟公子弃疾前往晋国访问。经过郑国的时候,郑简公带着罕虎、子产、游吉在地慰劳他,弃疾辞谢,不敢相见。郑国人再三要求,弃疾才勉强答应。会见的时候,弃疾谦恭有礼,见郑简公如见楚灵王。弃疾以为,他以楚国使臣的身份,既不够资格,也没有理由会见郑简公,只能以私人身份对郑简公的热情表示感谢,赠送给郑简公乘马八匹。又根据郑国三卿的地位等级,见罕虎如见楚国的上卿,赠送马六匹;见子产,赠送马四匹;见游吉,赠送马两匹。楚国使团所到之处,禁止割草、牧马、采摘、砍柴,不进农田,不砍树木,不摘蔬果,不拆房屋,不强行取用财物。弃疾还宣布:“如有违令者,君子撤职,小人降级!”自楚入晋,自晋回楚,楚国人一改山大王的作风,秋毫无犯。东道主也不再像原来那样处处戒备。宾主融洽,郑国三卿看到这番景象,都知道弃疾终将会成为楚国的主人,因为他已经具备了王者之气。
韩宣子之适楚也,楚人弗逆。公子弃疾及晋竟,晋侯将亦弗逆。叔向曰:“楚辟,我衷,若何效辟?《诗》曰:‘尔之教矣,民胥效矣。’从我而已,焉用效人之辟?《书》曰:‘圣作则。’无宁以善人为则,而则人之辟乎?匹夫为善,民犹则之,况国君乎?”晋侯说,乃逆之。
韩起到楚国送亲的时候,楚国人没有按惯例到城郊欢迎。现在公子弃疾来到绛都城郊,晋平公也不打算派人去迎接。羊舌劝道:“楚国走歪门邪道,我们走正道,为什么要学走歪门邪道呢?《诗》说:‘君侯的教导,百姓都听从。’走我们的正道就是了,何必去学别人走偏门?《书》说:‘圣人制定准则。’咱们应该是以善人为准则,还是以别人的不善作为准则呢?一个普通人做了好事,百姓还会以他为准则,何况是一国之君?”晋平公听从了羊舌的建议,于是派人去迎接公子弃疾。
秋九月,大雩,旱也。
九月,鲁国举行大规模的雩祭,是因为发生了旱灾。
徐仪楚聘于楚。楚子执之,逃归。惧其叛也,使泄伐徐。吴人救之。令尹子荡帅师伐吴,师于豫章,而次于乾溪。吴人败其师于房钟,获宫厩尹弃疾。子荡归罪于泄而杀之。
冬,叔弓如楚聘,且吊败也。
徐仪楚是徐国世子,受命出使楚国,不知为何被楚灵王扣留,后来又逃回了徐国。楚灵王担心徐国背叛楚国,派大夫泄讨伐徐国。吴国派兵救援徐国。小战变成了大战,楚国令尹罢率军讨伐吴国,大军在豫章集结,驻扎在乾溪。吴军在房钟打败楚军,俘虏了楚国的宫厩尹弃疾。罢将罪责推到泄身上,杀了他。
鲁国人很“识做”,派大夫叔弓出访楚国,同时对楚国的战败表示慰问。
十一月,齐侯如晋,请伐北燕也。士相士鞅逆诸河,礼也。晋侯许之。
十二月,齐侯遂伐北燕,将纳简公。晏子曰:“不入。燕有君矣,民不贰。吾君贿,左右谄谀,作大事不以信,未尝可也。”
鲁昭公三年,北燕国君燕简公受到臣下的威胁,出逃齐国。鲁昭公十年十一月,齐景公来到晋国,请求晋国允许齐国讨伐燕国。晋国派士匄辅佐士鞅到黄河边上迎接,这是合于礼的。晋平公答应了齐景公的请求。于是这一年十二月,齐景公出兵讨伐燕国,企图将燕简公送回去。晏婴以为这件事情办不成,理由是燕国已经有国君了,百姓没有三心二意;而齐景公贪财好货,左右阿谀奉承,办大事不讲信用,所以还不可以。
有必要说明一下,《左传》中关于燕国的记载甚少,《史记》对于燕国在春秋时期的这一段历史也是语焉不详,二者之间又有颇多出入。司马迁笔下,燕简公被记载为燕惠公:“惠公多宠姬,公欲去诸大夫而立宠姬宋,大夫共诛姬宋。惠公惧,奔齐。”而燕简公(或燕惠公)奔齐之后,燕国人立了谁为国君,没有任何记录可查。
反派大人追妻之路太漫长...
作品简介重生后任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他暗恋了近十年的语文老师寄去了一封赤裸裸的情书!然后。一个男孩与几个女人没羞没臊的生活,华丽地开始了。...
简介关于绝色毒医二爷,你该吃药了丞相府嫡女夏清漓被父亲厌弃,母亲生而不养,致使她错信渣男贱女,被残害而死。穿越而来的星际大元帅狠辣一笑,打完渣男的脸,转身改嫁渣男的小叔,让渣男贱女跪着叫她小婶!渣男欲再用美男计算计她清白?让他变太监,和她的‘好’庶妹绑一辈子!庶妹要毁她容貌?让她自食恶果!父亲要利用她上位?让他一无所有!母亲别有所图?那让她痛失一切,众叛亲离!至于被当作工具人的小叔帮他治好了双腿,也算是两清了吧?顾景翰冷笑一声利用完了,就想把我一脚踹开?昨晚在床上,你可不是这样说的。夏清漓美色误她!...
简介关于爽!携亿万物资嫁军官后一胎三宝本该是为公司死为公司活为公司奉献一辈子的21世纪社畜孟砚青,突然摇身一变成了6o年代那缺了大德的孟家最不受宠的二女儿。就在她无法接受现实的时候,一道惊雷直接把她干到了阴曹地府,也因此知道了她所有不幸的开始都要从黑无常勾错魂魄那天说起。秉承着子不教父之过,员工失职领导担责的孟砚青带着从阎王手里坑来的芥子空间以及随机赠送的现代半日游又回来了。回到现代的她便开始疯狂买买买,主打的就是6o年代吃饱穿暖顺便点小财财。钱不够?不怕,她有那个无缝衔接绿她的渣男前男友,不狠狠的敲上一笔,就对不起她那些年喂狗的青春。但就在她去囤烤鸭的路上,不小心踩到香蕉皮,又给摔了回来,继续做回那个缺德孟家的二闺女。就在她思考怎么要脱离这一家子极品时,孟保加带回来一个坏消息,下乡。下乡,她才不愿意,等下,还能把户口迁走?那她十万个愿意。谁知在乡下呆了还没有半年就受不了的孟砚青便想法设法的把自己给弄到省城上班了,但那班还没上几天呢,就被大尾巴狼给勾走了。婚后的霍景川他媳妇的腰真软。婚后的孟砚青她的腰要断了。...
作品简介因为收留了皇族余孽,苏长存被圣主赐死,若是不从,七日后杀上山门,屠宗灭派!谁知,苏长存激活了黑化系统!您的弟子李千秋目睹你服下锁灵丹,成功黑化,...
杨二傻为救李兰花,被王家兄弟淹死,没想到,因祸得福,传承了开龙之天眼抓鱼捕王八一抓一个准习龙之医术疑难杂症迎刃而解配灵之妙液养的龙虾又大又肥杨二傻,我也要跟你学养龙虾。杨二傻,我腰酸背痛帮我看看。杨二傻,你怎么挣这么多钱,带带我。至此,杨二傻成了村里的大红人,成就一代仙医。乡村偷香傻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