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谈谈黄河故事和金枝(第1页)

谈谈《黄河故事》和《金枝》

舒晋瑜:近年来,您创作了《天台上的父亲》《风中的母亲》《黄河故事》等一系列“父母故事”,能谈谈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转向家族叙事的吗?

邵丽:“挂职系列”之后,我创作了《北去的河》《春暖花开》《大河》《节日》等中短篇,都是比较温暖的题材,反响都还不错,但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写父母亲那一代人以及我们的家族,是我长久的心愿,那是一个特殊年代所能产生的特殊人物。赶上疫情关在家里几个月,就试着写,没想到有了开头就收不住了。我在想,对于上一代人的生活,我们这一代人还有耐心窥看;等我们老了的时候,下一代人对我们还有兴趣吗?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在了,我们经历的这个大喜大悲、跌宕起伏的时代还能留下什么?所以这也是我着急进入家族叙事的原因。

舒晋瑜:从开始创作到今天的《黄河故事》和《金枝》,您对文字的把控能力一直都是节制内敛、不动声色、平实真切。能谈谈您对文字和语言的追求吗?

邵丽:这是一个经济的时代,读者的时间也很珍贵,所以我不大喜欢塞进去很多跟书的主题不太相干的内容。我追求一种干净、纯粹、质朴的文风,尽量做到不煽情,不追求绮丽,不标新立异。简洁一直是我对文字的要求。

舒晋瑜:感觉《黄河故事》是您从中篇扩成长篇的,扩充的内容有哪些?扩完之后与原作相比,感觉如何?

邵丽:我写东西一是密度大,二是急迫,正如程德培老师所言:“邵丽的叙事优势在于,其故事总是如火如荼地展开,情绪对峙呈剑拔弩张之势,可能否让喘息的机会多一些。”密度大概是我的强项,亦是我的弱点,我常常把一个长篇的题材写成一个中篇。但也有读者说,拿起邵丽的书,左手换右手,抓起就放不下。《黄河故事》秉承了我一贯的风格,能写二十万字的故事,我七万字就写完了。写完后自己也觉得遗憾,很多地方意犹未尽。所以扩充时非常顺利,加了几个人物,为此我还特意采访了几个创业成功者。当年那些外出闯天下的黄河儿女,所经历的拼搏和伤痛,都是一部血泪史。而当他们的历史碰撞在一起的时候,却又会发出奇异的令人震颤的光芒。我进入了他们的历史,也为他们而骄傲。

舒晋瑜:《黄河故事》是典型的小切口大叙事。既反映出中国家庭的情感结构,也映照出一个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缩影。讲述的是家族史,也是女性自立自强的命运史。有评论家认为,小说对女性获取独立地位的新解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其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讲述方式“在是与非之间,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讲述的仿真性强化了小说的真实性。这种叙事和《金枝》一脉相承,真假虚实令人迷惑。您如何看待虚构和非虚构的转化,又如何把握分寸?

邵丽:其实,《黄河故事》是一部纯虚构之作。我的长处是可以把虚构写得很真实,我能很容易地进入彼时彼地,这与我上面所说的创作态度有关。《金枝》则有我家族的影子,但我完全是实事虚写,没有场景再现。两部作品主旨是一致的,就是通过一个家庭,反映历史的沧桑巨变,包括我亲历过的四十几年的改革开放。

我觉得虚构和非虚构很难清楚地界定,没有绝对的虚构,也没有绝对的非虚构。也可以说,所有的创作都是主观的、唯心的。所以我觉得虚构和非虚构的转化是自然而然的。

舒晋瑜:《黄河故事》中的母亲,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母亲,看上去好像刻薄冷漠得不近人情,却是悲凉无奈的,也是自己执念的“牺牲品”。您如何看待故事里的父亲母亲?

邵丽:说实在的,我写《黄河故事》中的父母亲,脑子里想的却是我的公公婆婆。解放前,我公公出身大家,算是个公子哥儿,受过新学教育,生得面目清秀,气宇轩昂。解放后一家子人七零八落,他年龄最小,房无一间,又有着极其复杂的社会关系,所以日子不好过。经他的姐姐们张罗,娶了一个比他大四五岁、又矮又胖的女人,就是我后来的婆婆。婆婆娘家当时在他们那儿算是殷实人家,靠婆婆娘家照拂日子才能过下去。公公婆婆生了七个儿女,成活了五个。按我婆婆所说,公公一辈子没正眼看过她,也没往家拿过一分钱。公公在外地医院当医生,很少看顾家。一个一米五多的小个子女人,独自抚养五个儿女,并且严格要求他们读书上进,好好做人。她对孩子要求极为严苛,稍有闪失非打即骂。但出了门却像老鹰护雏一样,让孩子吃好穿好,不受委屈。她不是没想过指靠丈夫,是真的指靠不上。她白天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跟男劳力一样挣全工分,挖河修路什么都干。晚上帮人家缝纫衣服换些吃的用的,有时候累得半年月事都不来一次,一直到死都带着子宫脱垂的妇科病。靠她的一己之力,硬是把五个儿女送进大学。故事里的父亲母亲和我的公公婆婆有类似的地方,但也有较大的差异性。他们都走向了各自的极端,他们的冲突主要是人生理念和价值观的冲突,这种冲突在一个封闭的社会是很难调和的。

舒晋瑜:我注意到《黄河故事》的视角转换非常自然,《金枝》上下两部的叙事视角也有对称性变化,共同的特点是,“我”既是叙事者,又是叙述对象。能否谈谈您作为“讲故事的人”,在叙述视角上是怎么考虑的?

邵丽: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叙事习惯,信马由缰。是自然,亦是天然。我觉得叙述的目的是这样的,首先你要知道自己想说什么,然后你得让读者明白你想说什么。你要相信自己,更要相信读者。只要不故弄玄虚,读者都会读懂你和你的作品。

舒晋瑜:您写过散文《姥姥和姥姥留下的菜谱》,《黄河故事》中“菜谱”也是隐秘的叙事主线。“菜谱”似乎在您的故事中有特殊的使命?

邵丽:写厨艺完全是自然而然的。我是个美食家,操作能力非常强,除了家传,也和自己的用心有关。在外面吃到好的饭菜,我都要把它琢磨着做出来,而且基本都会超过人家。没办法,君子远庖厨,像我们这些吃货可不能远,烹调是我唯一的癖好。

舒晋瑜:这两部作品,还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强势。这个词也许不是很确,换种说法,应该是对家族命运的担当与责任,是对成功的追求,是骨子里的要强。《金枝》结尾的反思令人感慨:“我自以为是的成功,父母他们认可吗?”不光是父母,儿女辈也未必认可。通过这样的反思,您希望传递给读者怎样的生命体悟?

邵丽:我们这一代人,差不多都到了娶媳嫁女的年龄,见了面聊的都是儿女的婚姻和子嗣,每个人都有一肚子委屈。有人选择不为儿女做马牛,先把自己的身体养好,不给他们增加负担;也有人矢志不渝,穷尽一生之力把儿女往上推,觉得儿女的幸福才是自己最大的幸福……儒教文化孕育的社会和家庭伦理,个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利他上,从而湮灭了个体生命的意义。我们到底为谁而活?我觉得这是一个问题。

舒晋瑜:相对而言,《金枝》的开头比较平缓,越往后看越感觉渐入佳境。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把握,是否对您来说还是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邵丽:历史是凝重的,而现实却是轻飘飘的,有时候则相反,感受自然是不一样的。我写作习惯以平缓开头,在写作的过程中逐步发力,不喜欢故作惊人之语。但是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有人说前半部好,也有人说后半部好。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前半部,那才是我最想审视的生活。

舒晋瑜:《金枝》中的母亲是真正的“强大”,“她用她的智慧固守一个男人,通过一个男人固守一个家,通过一个家固守整个世界”——通过自我反省和母亲的对比,小说的调性深入了,有力量了,也带给读者更多的启发。小说中家族中的女性是突出的,在您的笔下也是活色生香的。您是如何看待女性的?以女性的视角写女性,是否更有优势?可是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让人印象深刻的女性人物,又都是男作家创作出来的。您怎么看?

邵丽:这个还真不好说。女性写女性难免带入个人情绪,会有“身在此山中”的认知障碍。男性写女性会更超然,观察会更客观,想象的空间更广阔。古今中外都有写女人的高手,福楼拜写出的包法利夫人,没有女作家可以企及。就是我们当下活跃的小说家,如苏童、毕飞宇、张楚等当代优秀作家,我觉得他们比女人还懂女人。张楚的《中年妇女恋爱史》,看得我目瞪口呆,很难想象出自男作家之手。大约这就是旁观者清吧。

舒晋瑜:《金枝》讲述父亲在追求进步中建立了两个家庭,而他和他的子女们几十年却陷入各自的人生和人性困境中。小说以自身经历和家族发展为主线,以父亲的两个家庭的故事为线索,突出了“审父”这样一个代际之间的永恒命题。通过“审父”,您想要表达什么?

邵丽:想通过一个人,一个个体,讲述一个困窘的时代。小说出版后,好多熟悉不熟悉的读者通过各种方式留言,有的说写的是他们的父亲母亲,有的说写的是他们。当年《我的生活质量》出版后,也有很多人问,你写的是不是我?我有时候很惶惑,读者被代入是作品的成功吗?我的同龄人有此遭际的不甚少,我们的共同困惑就是不理解自己的父亲母亲。一个家庭往往是母亲一力支撑,父亲怯于担当。我们必须把父亲放在那个时代去审视,才可能找到答案。毋庸讳言,在那个政治挂帅的时代,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背负的社会压力更大,稍有不慎就会全家皆输。即使以离婚这种正常的事情而言,男人离婚可能会被认为是道德污点,根本抬不起头来。以此而言,“审父”又何尝不是“识父”?

舒晋瑜:父亲有两段婚姻,一个在城里,一个在乡下,她们身上各自背负着各自的母亲和家庭带给她们的影响。有评论家注意到小说里周语同、拴妮子这对同父异母的姐妹。这段关系的处理带有中国式的家庭伦理的很浓重的痕迹。《金枝》是一种中国式的姐妹情义的书写,而且它深具乡土性和中原乡土的特点。

邵丽:读者给我的留言中,大多讨厌周语同,喜欢拴妮子,因为是拴妮子靠着她那种不屈不挠的黏劲儿,把这一个大家庭凝聚在一起。如果没有她,可能这个家族、这里面的亲情都分崩离析了。但恰恰是靠着这个不识字的拴妮子,完成了所有情感的联结。周语同是很自负的人,我是带着反思在写。其实在写上部的时候,我已经在想着下部怎么给拴妮子一个正脸。但我没想到拴妮子这么得人心,大家特别喜欢这个人物。写到后来,我干脆采用流淌式的写法,让故事跟着人物走。

舒晋瑜:其实不仅仅是跟着故事走,也在跟着人物命运和性格走。一代代的女性,从周语同、周拴妮、穗子,在这个家庭分杈的枝条上都扮演不同的角色。《金枝》把女性放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您如何处理人物的复杂性,那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邵丽:写家族或写亲情时必须要很用心,全情投入。用心用情建造起来的文字才能打动你。写到拴妮子的时候,写到孩子们的时候,写到他们的困顿和奋斗的时候,我是带着一种爱去写。尤其是在写上部的时候,周语同是带着委屈,以一种居高临下、很强势的姿态去俯瞰乡下。后来在写到乡下那一支脉的时候,从穗子到拴妮子,一直到她的孩子们,我发现我是爱她们的。有了这种爱,就能把这种爱带给读者。

舒晋瑜:《金枝》的确是用心用情的创作,正因为如此,才能唤起读者的共情。有评论家看到这一点,指出《金枝》写的是“中国式的情感”。

邵丽:我觉得应该是这样,中国人的感情含蓄、深沉,甚至有着“我就这样”的执拗。这样的感情无所谓对错,它是数千年文化的衍生品。文化是最执拗的,没人可以撼动或者改变文化。

舒晋瑜:您认为这是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吗?这样的情感写作对作家来说是否也存在一定的消耗?

邵丽:我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我的眼睛每天都是湿润的,我跟着感觉走,从土地出发,又回归到土地。这是我个人的家族史,其实也是中原的文化史、血泪史,是中原大地的社会变迁史,更是黄土地滋养出来的生命之魂。可能因为家族叙事的缘故,也可能因为上述和解的原因,我觉得自己面前像突然打开了一扇门,很多未曾细致思索过的东西扑面而来。对出现的这个问题我还没来得及认真思考,却由此写出了一批作品。的确,这是一种向上的趋势,但它可遇不可求。我希望它多滞留一段时间,让我真正享受写作带来的快乐。

舒晋瑜:小说中描写大家族五代人的成长、性格或结局,而且您对小说中每个人物都给予了同等的地位,虽然他们在家族里有主次、有辈分。

邵丽:对于这个家族而言,每个人都是有贡献的,或者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没有穗子,就没有最后对土地的回归;没有拴妮子,两个家庭之间也就不可能融合,甚至包括后代的那些孩子们,他们都有着强大的向心力。这种亲情的力量虽然未必是中国文化独有的,但不能否认它是中国文化得以世代延续的重要因素。把这个关系和历史脉络捋顺了,创作起来就顺理成章了。

舒晋瑜:小说细致刻画了几代家族女性内心世界,以及她们的成长与蜕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执着和力量,被认为是“一部书写在中原大地上的女性史诗”。上部主要是以妹妹周语同的主观感受眼光看待这个家庭,下部则重点描写姐姐拴妮子———其实维系家族情感的最终是这位卑微而坚忍的女性。为女性立传,女性视角的写作是否格外有优势?

邵丽:女性书写可能更细腻、更能打动人,但格外有优势也谈不上。性别对书写的影响于我而言微乎其微。这可能与我的成长有关,自小我就是在机关大院长大的,父母都是地方领导干部。尤其是我们生长的那个年代,过分强调“男女都一样”,男女界限确实很模糊。

舒晋瑜:小说通过两个女儿的叛逆、较量,展现出家族女性在传统文化下的恪守与抗争、挣扎与奋斗,她们特有的韧性和力量撑起了中原故土的魂魄与新生。您的创作心境和状态是否也和从前大不相同?

邵丽:是的,我真实的内心世界,第一是放下,第二是和解。我不知道该为此高兴还是伤感。人打拼一辈子,往往会让周遭的环境越来越逼仄,自己的路也越走越窄。其实当你低下头来,放低你的身段,你会在更低的维度上发现更广阔更温馨的世界。

舒晋瑜:小说中对于何为强大、何为教育、何为爱情、何为孝顺等问题都有深思,在阅读中很有共鸣。我特别喜欢《金枝》的结尾,感觉真是神来之笔啊!您自己觉得呢?

邵丽:不管经历怎样的黑暗和磨难,最终总会走向“应许之地”。这不是麻木之后的自我陶醉,而是心灵解脱后的一种精神生长。我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带着和解的意愿,也有评论家说我是个阳光型作家。不是上帝说有光就有了光,而是只要你心中想着光就会有光。一个作家,有责任和义务让读者看见这光。

舒晋瑜:《金枝》的出版被誉为“重建当代家族叙事,重现黄河儿女百年心路”。如今大部分人都在城市工作,远离家族,近年来您的几部作品都专注于家族写作,能谈谈选取这一创作方向的初衷吗?

邵丽:这部作品是给我的家族一个交代,也是给自己一个交代。最近我的确比较注重家族叙事,这是我多年的一个心结。可以毫不避讳地说,这些家族叙事的确是我家族的一个镜像,有着长长的历史阴影。我把它讲出来,写出来,才能彻底放下。

热门小说推荐
最强仙医

最强仙医

作品简介...

团宠五岁半,发家从种田开始

团宠五岁半,发家从种田开始

简介关于团宠五岁半,家从种田开始福宝两岁的时候,恰逢荒年,一家老小,都饿的面黄肌瘦。奶奶一拍大腿,当了身上最后一只耳环,凑了路费外加一路乞讨,带她去了国公府,投奔远亲想讨个活路。兴许是贵人心善,也也许是老天爷还没打算活活饿死她们一家老小。具体情形,福宝不太记得了,只记得国公府的有位贵人,跟天仙似的后来,她奶带着她回去的时候,贵人送了一辆马车,里面装满了好东西。她年纪小,很快就忘了这番奇遇。只记得,家里人不用再挨饿了。靠着这车东西,自家在村子里,摇身一变,不愁吃喝。三年后,福宝五岁了,在村里人见人夸,说老姜家出了个福娃娃,跟年画上的小龙女一样呢。这天,她照常回家后,却现往日慈眉善目的奶奶,此时面上乌云密布!原来,国公府大厦倾覆,曾经的贵人们,流放的流放,砍头的砍头,卖的卖消息传到小山村,已经是事后的半个多月了,事情已成定居,无力回天!奶奶当机立断,将家底都带上,救赎恩人存活着的后辈一个月后,福宝醒来,家里却多了一个不爱说话的小哥哥,哦不,多了一位未婚夫...

七零军婚甜蜜蜜,狐狸娇妻有点茶

七零军婚甜蜜蜜,狐狸娇妻有点茶

简介关于七零军婚甜蜜蜜,狐狸娇妻有点茶军婚空间神算女主懂茶艺爆宠历劫失败后她被打的肉身全无再睁眼成了年代文里的假千金。即将回农村吃苦穷困潦倒,结果被她过得风生水起顿顿吃肉有钱花。父母疼爱兄长护短,上一世没有得到的亲情得到了弥补,顺便一路开挂虐渣渣开启了大女主模式。面对真千金的娃娃亲,这男人长得不错先撩了再说!有颜值会做饭,腹肌八块会撩人,这样的兵哥哥谁不爱?顾北衍看着怀里的狐狸,上一秒还是漂亮的媳妇,下一秒让他知道了做男人的痛苦,不过即使这样他也甘之若愚,因为媳妇儿是他唯一的光。书里的真千金面对一而再再而三的打脸一脸懵逼,明明她自带光环是天选的穿书者,为什么会落得一败涂地的结局?原男主秦川在得知真相的那一刻,他的心真的好痛好痛,上一辈子的错失注定这一辈子的不甘心!...

将直球进行到底

将直球进行到底

简介关于将直球进行到底明栀是舞蹈系系花,原星予是音乐系系草。虽然学校的八卦帖里经常有人磕这对神颜cp,但两位正主却没有任何交集。直到大二那年明栀作为一个性子冷淡对爱情无欲无求的女孩,平生第一次遭遇了舞蹈危机老师说她不懂少女情愫,在舞台上的表情表现力不到位。为了突破瓶颈,她遵循老师的建议,决定找个人谈一场恋爱。而这个人就是原星予。明栀你愿意跟我谈个恋爱吗?原少爷!天,她真的对我有意思!!原星予一直把自己的理想型定位为可爱会撒娇的软妹。直到他现自己喜欢上了冰山美人明栀,并跟她开始了一段奇葩恋爱而第一天就被告知自己是突破舞蹈瓶颈的工具的纯情少爷倒也不必如此坦诚。他还以为她对他真的有想法。算了,那就认栽吧。谁让是他先动的心。Tips#清冷直球Vs纯情忠犬##关于梦想和爱情##搞点纯爱少年感yyds...

荆棘热吻

荆棘热吻

简介关于荆棘热吻上一世,姜泠喜欢那个肆意张扬的少年,可还没鼓起勇气说出口,姜家就受陷破产,她也失去他的消息。一朝重生,姜泠回到年华最好的二十二岁。原以为这辈子与他再无交集,谁知,相亲那天,男人眉眼疏淡清隽,坐在她的对面,长睫下黑眸幽深,姜小姐?姜泠强装镇定,嗓音却轻颤,傅先生。婚事就这么定下,她同他领了证,步入婚姻殿堂。当时的姜泠怎么也想不到,婚后那个男人黏她宠她,将她捧于掌心,缱绻缠绵时拥她入怀轻咬着她耳朵询问一遍又一遍。爱不爱我?传闻,那位傅家掌权人素来冷静自持。直到某天一段视频流出,风尘仆仆的男人掐着女孩的腰,将她抵进怀里,嗓音低哑缱绻,亲吻祈求,幺幺,疼疼我*无论过去多少年,傅砚舟都记得。那日相亲,他坐在原属于另一个男人的座位上,隔着透明的玻璃窗,一身洁白衣裙的女孩款款向他走来,抬眸看向他时,目露惊错。他盯着本该成为别人妻子的女孩,声音低沉微黯,姜小姐。啊,抓到你了。(女主视觉先婚后爱,男主视觉暗恋成真)*你是此生唯一心动。...

神医娘亲团宠萌娃太抢手

神医娘亲团宠萌娃太抢手

娘亲,他是爹爹吗?不是。那他为什么会说,你是他的女人?颜玉也许他是好人,只想给娘亲解围罢了。一场惊天阴谋,家族无端被灭,莫名失忆夫君被抢,孩子被掉包,颜玉的人生简直一团糟。可令她欣慰的是,她有着一群别人羡慕不来的腹黑娃。娘亲,别怕,一切有我们。爹爹没有,我们自己寻一个。有人欺负娘亲,我们办他。!...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